我国是肝癌大国,全世界有一半的肝癌就发生在我们国家。这种较高的发生率促使了我们思考其深层次的原因,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肝癌的发生与一种毒素密切相关。这种毒素的毒性非常强,主要通过饮食摄入体内,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我们一旦摄入这种毒素,主要在肝脏沉积、代谢,所有对肝脏的损害非常之大,这就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这种毒素就是黄曲霉毒素。近年来,随着科学宣教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黄曲霉毒素。很多人都知道它主要存在于富含油脂的坚果、食用油中。可是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日常接触的物品也会含有黄曲霉毒素,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

第一:存储不当的大米等粮食

如果大米已经能够明显味道发霉的味道,那含有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一定不要食用,果断丢弃。但是没有闻到发霉的味道并不代表大米就是安全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储存大米。湿度是滋生黄曲霉毒素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大米最好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并且尽量密闭保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毒素的滋生。我们平时还有一个小方法来辨别大米是否已经被黄曲霉素感染,黄曲霉素有一个特点,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黄绿色的荧光。普通的家用验钞机或者验钞灯都有紫外线,可以将大米置于灯下照射,看是否呈现出黄绿色,就能非常直观的判断了。花生、大米、小麦、玉米,这些都是农作物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主食,如果储存不当的话,黄曲霉毒素就会产生。因此,注意这些细节,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摄入毒素。

第二:使用过长时间的筷子

吃饭离不开筷子,但这是被很多人都忽视的物品,我们中国的筷子大多是竹制的或者木制的,在温度或者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也是可能滋生黄曲霉毒素的。筷子是每天都要入口的,一旦含有黄曲霉菌,后果比食物感染还严重。我国对木制、竹制的筷子多久更换一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检查家中的筷子,当筷子的颜色与刚买回来时不同、有明显霉斑,或者筷子已经变形就应该及时更换,一般不超过半年。筷子的存放也要注意,一定不要放在密闭的空间内,洗干净的筷子要小头朝上,放在厨房较为通风的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