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四架苏-57战机(几乎是正在试飞的苏-57总数的30%)突然先后飞抵中东某国赫迈米姆空军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短暂军事行动,虽然苏-57已经定型,但是并未正式装备部队,俄罗斯忽然将其部署到叙利亚,着实让全世界吃了一惊,也从另一侧面看到俄罗斯空天军给苏霍伊的压力有多大。按理说,在歼-20的技术验证机首飞之前一年就率先试飞的苏-57第五代战斗机,应该比歼-20战机更早服役才是,但直到今天,这种被俄罗斯空天军寄予厚望的飞机还在测试之中,早在去年11月29日,俄罗斯媒体声称,俄罗斯将于2018年列装苏-57战斗机。而苏-57已经通过各类测试,飞行员将很快开始学习和掌握战机的操作。首批生产的苏-57数量将为12架,预计于2018年接收2至3架,2019年开始批量生产,可是直到现在苏-57服役还在“画大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苏-57战机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三个,第一是俄罗斯在五代机应用上的认识不足、第二是能力不及和第三资金不足。同冷战前发展的4代战斗机的思想不同,2005年,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问题作出了以下表示:现在设计新一代战斗机遭遇了冷战时代所没有的困难,那就是没有了作战对象和必须全面赶超对手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说,苏-57的设计思想并不要求在所有的技术指标领域全面赶超F-22,必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至于如何平,衡为和不为,则完全看俄罗斯人的智慧和造化了,现在看来在几个主要的发展点上,苏-57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苏-57的设计思路是力图在隐身、超音速巡航、机动性方面达到较好的平衡。 该型战机是一种多用途战机,既可执行防空任务,也可对地面和海上目标实施打击,显然这个美国人都没做到的事情,苏-57也就不要乱想了。

  为了追求所谓的多用途性能力,苏-57战机的气动外形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一方面利用宽大翼身融合提高升力,另一方面使得有更大的内部容积,能够在机腹设置弹舱,提高隐身性能。不过,较大的机身截面会引起全机零升阻力、激波阻力、结构重量的增大。这对飞机超声速的巡航性能极为不利,超音速机动性能对于五代机来说可能是仅次于隐身性能的一个指标,但苏-57现在有所放弃,这让人大为不解。苏-57机翼平面形状与F-22差别很小,均设计成翼身融合布局,采用中等后掠角梯形翼。梯形翼采用后缘前掠有较小的相对厚度、较大机翼面积、较低翼载荷以及较高的结构强度等特点。实验得出,中等后掠角的梯形薄翼、大根梢比能够满足隐身、超声速与机动性的要求。不过苏-57战机这种机翼存在较小的展弦比,存在改善亚声速巡航经济性与起降性的不利影响。

  如果说超音速机动性能不佳是苏-57的“死穴”,那么强调敏捷性,适度隐身(也就是相对歼-20和F-22隐身能力不佳)简直就是命门了,不过,俄罗斯研制苏-57认为,考虑到未来的作战对象,俄罗斯空天军的五代机不一定像美国那样强调隐身性,而是在自身适度隐身的情况下强调敏捷性,毕竟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5代机未来可能的作战对象——制空战斗机的反隐身探测能力不如防空系统。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苏-57战斗机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敏捷性抵消对方的隐身性。俄罗斯人的逻辑是,如果依靠自己的敏捷性躲过了对方的导弹,那么也就相当于抵消对方一部分的隐身能力,毕竟使用超视距空空导弹作战时,需要在一定距离内跟踪住目标,并且还可能需要中制导,这样隐身战斗机就因为和苏-57距离接近而被发现,不过,这种理论实际上已经被我国和美方研制更加隐身的六代机思路所击碎。没有全向隐身能力,拿什么和六代机抗衡,何况五代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