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上海警备区某团防化连的老兵,1968年入伍。文章讲述了他与老班长朱方明的故事。

作者16岁时在部队遇到朱方明,老班长对他而言一直是榜样。两人分别将近五十年,在一场战友聚会中见面时,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成为满头白发的老人。

回忆起往事,朱方明讲述了当年参加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的经历,他说那是他最难忘的日子……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资料图

车子缓缓通过苏通大桥,进入到江苏省南通市竹行镇境内。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分别已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老班长时,心里不免激动起来,过去和老班长的那些故事也浮现在我的眼前…

1968年,16岁的我穿上军装来到部队。我与另一位同龄同学,被分配到上海警备区某团防化连的二班和

由于年龄小,我与这位同学在连里显得特别“扎眼”,时不时有人议论我俩,说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不在家里呆着,出来当兵干吗?有的看我们有点文化就嚷着说,怎么这些有文化的小兵都集中在一起啦!甚至有的人起着哄“欺负”我们。

每每此时,班长总会挺身而出,驱赶那些爱开玩笑、瞎起哄的人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朱方明(左)

班长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位兄长。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模样,尤其那内敛而细腻的性格,对待战友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兵倍感安全和温暖。

说实话,刚到部队时许多人并不喜欢当防化兵。笨重的防毒衣,穿着浑身不舒服。冬天穿着还好,只是套进去时有股凉嗖嗖的感觉,可是到了夏天,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下穿着跑步、训练,那简直是活受罪。

加之头上还要套着大象鼻子一样的防毒面具,又闷又热,一会儿下来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是干的。

没有那些背着步枪、冲锋枪的步兵那样神气,也没有开着车跑进跑出的汽车兵那样潇洒。为此,刚入伍的新兵们没少闹情绪,有吵着想家的,有钻在被窝里悄悄哭鼻子的。

然而每当此时,我们的班长总是耐心地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讲防化兵的重要作用,好男儿要志在四方,苦练杀敌本领,报效祖国。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前右一)

平时训练,老班长总是跑在全班的最前面。他说把平时当作战时练,到真正打仗时才不会吃亏。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训练成绩总是名列全连前茅,经常得到连首长的表扬。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朱方明(左一)

班长在我们心目中是榜样,他过硬的军事技能在全军出了名的。听说他曾参加过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试验,但由于涉及军事秘密,他从未透露过任何信息,当然我们也从未问过任何细节

导航仪提示,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我心跳在加快,很快就要见到我们的老班长了…

一辆白色轿车从路边停了下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朱方明(右)与作者胡仲光(左)合影

这是我们的老班长朱方明?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一双不再明亮的眼睛和满头的白发。我不敢想象,怎样才能与当年帅气的老班长对得上号!

我恍然,五十年了,班长已是一位七十多岁高龄的老者……

我报上了自己的名字,问他还记我吗?老班长十分肯定地说,记得!那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当年的小兵?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全家与作者一行人合影。

老班长的儿子和他的弟弟(老班长兄弟俩曾在同一年同一连队当兵,他的弟弟任四班副班长)迎了上来,一番寒喧之后,陪同我们来到当地一家饭店。没想到,班长的爱人和儿媳在那边早已等候多时,全家人盛情作陪,让我们一行感动不已。

午餐极为丰盛,但大家似全然不顾满席的美味佳肴,相互问长问短说着难忘的往事,老战友难得相聚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我贸然提议,老班长能否给我们讲讲当年参加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的故事,班长沉思着说,那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资料图: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场的工作人员欢呼雀跃。

1967年4月的一天,已有两年多军龄和扎实的防化技能的班长接到了上级命令,要他立即到军区司令部报到。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没加任何思索,打起背包就匆匆出发了。

他不知要到什么地方,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也不知道坐了几天几夜火车,转而又坐了几天几夜的汽车。只是当他背着背包从军用卡车上下来时,眼前是一片尘土飞扬、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大漠。

集中在这里的小伙子们是全军抽调的防化兵骨干,相互之间都是第一次见面。当然,此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将在这里干一件大事……

戈壁大漠上支起帐蓬是他们的宿舍,军用卡车从很远的地方拉来的水、面和羊肉是他们的食物,这些仅仅满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是他们的所有。每天枯燥的试验、观察、测量,是他们的全部工作内容。

虽说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决不打退堂鼓。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肩负重任。

1967年6月17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早早起来,背负着仪器和设备进入了预定的位置。

他们身着专用的防化服装、戴着观测墨镜,全神贯注地向远方眺望。上午8点20分,一团异常炫目耀眼的蘑菇云,在离他们约5公里的上空缓缓形成,紧接着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他们跳着、喊着,相互拥抱,相互祝贺,欢呼胜利。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资料图

事后,他们在人民日报专版上看到“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大红喜报

几个月后,老班长归队了,他同往常一样,他与战友们一起生活、训练,摸爬滚打。

1982年,老班长转业回乡。回到地方,他被安排在一家轻工机械厂负责行政后勤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于2005年退休。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亲历者: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老班长朱方明(左)

班长的爱人对我们说,他是个老实人,平时处事低调,工作踏实肯干。从不在人面前炫耀那段光荣的历史,也从未向人透露过当年的任何细节,他说这是军事秘密

转业后,他连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都不关心,说不用找了,没有就算了嘛。

告别了老班长,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下来。一段战友情谊,一个感人故事,展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和责任。

虽然岁月无情地改变了我们的容貌,但作为一名老兵,我们风采依然。我们把美好的青春献了给祖国,我们骄傲,我们这辈子无怨无悔!

中国军网微信出品 作者:胡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