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说中的“佛系”原来应该是“茶系”么?

2018年的到来,也意味着第一批00后的成年。

还记得去年年末朋友圈里被刷屏的18岁照片,或青涩或斗志昂扬,而如今90后的“老阿姨”、“老大爷”们却开始过上了佛系生活。

“都行”、“可以”、“没关系”,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对什么都无所谓。这种看破红尘的状态,佛系文化中附带着一种消极的“丧”。

云淡风轻、浑不在意好不好?挺好的,但很容易淹没于人潮、迷失自我。

相对于这种“佛系人生”,“茶系人生”给人的感觉更积极向上。

常言: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人生,一份淡泊,一份明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

前日,有幸参加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与宣传部副部长兼东方茶道与艺术研创中心主任、龙井讲坛主讲人鲍志成老师的茶文化讲座,他从深层面上阐述了“精行俭德”的茶德思想和人生意义。而我也在其中品味出了古人的“茶系人生”。

简单的四个字,有深刻的茶德思想和人生意义,也有浅显易懂的人生价值观:

陆羽所说的“精行俭德”,其词源是“精进修行”、“俭以养德”的简称或缩略,其本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勤勉奋发以修行、清苦俭朴以养德。

1.茶德是通向茶道的起点,是行茶之人的素养准备,而茶道在《茶经》里主要指茶礼。茶道并没有走向“行而上”的准宗教层面,没有成为精神信仰的“茶教”。所以陆羽提出的茶人之德“精行俭德”是茶德、茶人精神,而不是茶道、茶道精神。

2.陆羽从“执着儒典”、志于事功到亲近三宝、交游僧道,深受儒佛道之影响。他嗜好茶事,一生事茶,研究茶史,考察茶区,开创茶道艺术,集成茶文著述,完成名垂千古的《茶经》。正是“精进修行”、“俭以养德”的精神,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所以可以说陆羽是“精行俭德”茶德思想和茶人精神的践行者。

3.“精行俭德”茶德思想作为一种从易学宇宙观、中医养生观、道教生命观、儒家君子人格、佛教尤其是禅宗修持法门生发出来的茶人茶事实践、茶德修习的行为准则,被陆羽引入到茶文化主体中,也凭着他坚持原则、不向权贵低头的真正茶人的君子品格,逐步确立了他的“茶圣”地位。

4.陆羽的“精行俭德”是茶人精神的核心要旨,是唐代茶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精华,助推了中唐时期儒家伦理文化精神的社会回归。从某种程度上说,“精行俭德”是陆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5.“朝参夕聚,饮食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禅宗的兴起与饮茶密切有关,禅院禅僧修持和僧堂生活中的茶事仪轨,被纳入到《百丈清规》及《禅苑清规》,得以制度化传承下来。而“精行俭德”的思想来源虽是多元的,但主要可能是从禅宗及其“农禅”传统 “勤劳”“节俭”而来。可谓是“精行俭德”与禅院茶礼渊源深厚。

6.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陆羽的“精行俭德”恰与之息息相通,一脉相承

7.在东方文化传统中,“精行俭德”对人生实践具有较为普适的人文价值和实践意义。陆羽提炼的“精行俭德”,符合人格完善、修为实践的君子之德、菩萨之道,其思想渊源源自儒佛道三教思想和教义,并深度契合。这些无不与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与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砥砺前行、自强不息,“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奋斗创业当作幸福,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和“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养正守素、俭朴自持,恪守“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约节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优良传统。

因此,陆羽倡导的“精行俭德”茶德思想和茶人精神,也是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人格养成、道德重建、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大法宝和正能量。作为当代中国茶人,不仅要自觉践行,更要大力弘扬,为茶文化复兴做出贡献。

不要在复杂的社会洪流中迷失自己,要在多样的社会圈中沉淀自己。陆羽在一千多年前就悟出了茶系人生,而我们在迷茫着什么?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一点精神空间,在茫然不知所措的“瞎忙活”中让自己静下心来,探索茶源,探讨茶德思想,思考茶系人生,闻茶香、品茶味,这未免不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或许在下一秒,迷茫的未来就豁然开朗。

每个人心中的“茶系人生”各有千秋,或许,在一杯茶汤中,在一幅字画中,或在一本诗词中,就让自己在浮华的尘世中慢慢静心、沉淀、升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