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特务制度,人们通常会想到明朝时期大名鼎鼎的“三厂一卫”(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和锦衣卫)。其实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制度是由曹操首创的,这就是一度盛行于曹魏的“校事制度”。通过对校事制度的解读,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了解汉末三国时期的特殊政治生态。

校事设立的背景

东汉末年是一个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新旧交替的时期,最终曹操在混战中崭露头角,逐渐掌控了中原地区,将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勉强延续了下来。不过曹操建立的统治秩序并不稳固,史称“天下草创,多奉不法”

一来是军队中的不稳定。在动荡年代中,将领士卒军纪涣散、通敌叛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曹操治军严明,但这种情况也屡有发生。比如曹操征讨徐州时,吕布陈宫趁虚而入,兖州境内望风而降,曹操手里只剩三座县城,差点连落脚之地都没了。

解读“校事制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机构,由曹操首创

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在袁绍帐内发现许多将领内通袁绍的书信。曹操未敢追究,只能一把火烧掉完事。而军队哗变的情况也出现过,与吕布交战时,大将夏侯惇竟然被手下的士兵劫持作为人质,亏得韩浩果断处理才化解了危机。

二来是朝堂中的不稳定。虽然曹操控制了中原地区,但中原士子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阉宦”出身的曹操,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派更是为他们所不满,这些东汉朝臣们不仅在舆论上攻击曹操,更是发动了多起叛乱事件。

比如200年董承的“衣带诏”事件,218年耿纪在许都发动武装叛乱,219年魏讽趁关羽“威震华夏”之时,在邺城发动叛乱,曹操对此都进行了血腥残酷的镇压。

以上军队和朝堂对曹操的多线攻击,表明曹操依靠强权建立的统治并不稳固,也让曹操对下属产生了不信任感,君臣关系趋于紧张。为了强化统治秩序,对军队和臣属进行严密的监控,曹操于是设立了“校事”一职。

校事的设立和职权

“校事”最早设立于军队之中,其前身为“抚军都尉”。据《太平御览》记载“抚军都尉,秩比两千石。本校事官。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主刺举。”

曹操设立抚军都尉一职是想强化对军队的控制。不过随着曹操权力的增大,单单对军队的控制显然无法满足曹操的需求,于是抚军都尉的职权扩张至官府之中,并改名为“校事”。由于没有具体记载校事一职的设立时间,推测其大致设立于建安年间。

曹操设立校事的原因也很明显,就是“广耳目”,让校事“主刺举”。刺举就是监察,其实东汉本来有执掌“刺举”的官员,就是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不过汉末天下大乱,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的职权难以实行,形同虚设。再加上曹操对这些臣属们并不放心,所以设立校事一职来具体承担监察职能。

解读“校事制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机构,由曹操首创

校事不仅可以对百官进行监察,对广大民众也不例外。据《三国志》载“军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校事刘慈“举吏民奸罪以万数”,可见曹操这张监控网络的覆盖面何其之广。

校事的行事风格和明朝的锦衣卫类似。史载由于粮少,曹操严令禁酒。而大臣徐邈是个酒徒,一日偷偷喝得酩酊大醉。这事被校事赵达知道后,就让徐邈说出个理由来,徐邈说我喝酒是为了做“中圣人”。赵达将徐邈所言直接告知曹操,曹操大怒。惊恐万分的徐邈解释说这是他酒后失言,曹操这才放过了他。

充任校事的人员也都是一些身份低下、地位卑微之人。曹操把校事和群盗相比,认为只有这样品行的人才可以胜任此职。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便于掌控,只要曹操稍稍授其以利益,这些人必将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虽然朝臣把校事称为“区区小吏”。不过校事虽小,但由于他们直属于曹操,其职权很大,朝臣百姓更是对他们忌惮三分。当时一句十分流行的顺口溜就很好的流露出人们对于校事的畏惧:“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解读“校事制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机构,由曹操首创

依靠直属于自己的“特务”机构,曹操延伸了自己的耳目。强化了统治。同时校事的设立也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秩序,制止了不法行为的发生。

校事制度的废止

曹操死后,校事制度并没有随之废止,反而在曹丕和曹叡时期被进一步强化。其实这并不奇怪,毕竟曹魏篡汉在法理上处于弱势,他们需要依靠校事来强化皇权,稳固统治。

不过这时校事的消极影响却越来越明显。曹魏建立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各项制度趋于规范,已经不是那个“天下草创”的时期了。特别是国家司法监察系统逐渐完备,这时再用校事来监察百官百姓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影响了司法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

而曹操在世时对校事还能“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不过曹魏建立后,这些校事倚仗皇权的强化,遂养成了仗势欺人、任意枉法、手段毒辣的做派,致使冤假错案频发,朝臣百姓对校事怨声载道。

另外,随着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世家门阀在曹魏的权力日趋庞大,他们对于依附于强大皇权并享有极大的政治特权的校事更是不满,长期在司法监察体系任职的高柔多次上书曹叡,对校事制度的不合理进行了批判,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应。

解读“校事制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机构,由曹操首创

校事最终废除是在曹芳嘉平年间。曹叡驾崩后,曹爽和司马懿奉命辅政曹芳,曹爽掌权时继续依靠校事维护其权力。高平陵事后,司马懿诛杀曹爽一党,并架空了曹魏政权,曹魏皇权随之衰落,校事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

而司马懿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他当即废除了校事制度。从建安年间到嘉平年间,校事制度一共存在了近50年时间。这50年虽然不长,但却开了我国“特务统治”历史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北魏的候官,明代的“三厂一卫”,乃至于国民政府的军统和中统,他们都亲自印证了过分依赖特务统治,对政权稳固是十分不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