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2018年干部转业复员对象已经审定,批复正在逐级下达。如此看,转业复员人员不久即可离队。此消息一出,无疑又一次在转业复员人员心中掀起波澜。因为,无论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安排,注定要走,都希望这个日子来的早一点。

然而,相较于他们,依然还在部队奋斗的干部们,又怎可能心如止水?他们或远或近地观望着、思索着、感慨着,或羡慕、或惆怅、或期望,心思未必比已确定转业复员的人员少。至少目前看来,转业安置对每名干部来说,都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由不得不关注不关心。那么,话题来了,哪个瞬间让你产生转业的念头?

01

工作上的挫败感

军人是令人尊崇的职业,至少较其它职业来说。但这种尊崇首先要来自于自我认同。其实,绝大多数军人做出参军入伍的选择,都是血气方刚的,充满着激情、干劲、情怀和担当。

这种激昂的、激动的,附带着期待而又焦虑的情感因子,在任职之初,更早些应该是毕业之前,表现得尤为显著。试问,哪一个不是想着在一个新的单位快速适应,迅速地被接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哪一个不想着踢开“头三脚”,完美地打开局面,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哪一个不想着好好表现,发挥自己的专业所学,展现自己的爱好特长,尽快地崭露头角。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走到岗位上,突然发现,院校所学与部队所用完全脱节。到了部队,初印象看的不是学历,不是文化知识,往往是灵活度、活跃度。说白了就是会不会来事,能不能融入圈子里,对上能不能得到主官的认可和信赖,对下能不能得到战士的认同与配合。

一个默默地踏实工作的干部,虽不时被人夸赞,但很多时候又似乎被看成是无能的表现。无论是在主官还是在战士眼中,只关注于具体工作,却不注重关系处理、不关注别人的态度,会被认为是被动的、缺少主观能动性的。而这种不靠拢、不融入,以一种公事公办的姿态,使得人际关系上产生隔阂。如此,很难成为主官看得上眼的人,成为战士主动贴近的人。

于是,单凭着浅薄的经历,没有工作经验,缺少主官的支持,得不到战士的配合,工作很难有良好表现。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会有人使绊子、落井下石,在你孤苦无助的时候,没有帮助,没有安慰。

带兵不易,那么进机关呢?比起基层,机关更是复杂,充满着勾心斗角,分工的业务多是负责到底,没人会主动帮忙;看似你好我好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在看你的笑话,更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你的位置;领导当然关注工作的成效,但他们需要的只是最终结果,至于过程的艰辛,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所以,费尽心力做了一项工作,完成一个材料,到了领导那里却是不满意,返工、重新来过。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领导一句话,领导的一句话,让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一切成效化为乌有。

于是,很多人发现,工作从来没有标准,工作的标准完全掌握在领导那里,他说行,不行也行,他说不行,行也不行。一次次的折腾,一次次的煎熬,最终演变成工作的挫败感,自我的不自信,那个充满着主见、个性,以期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干干出一番事业的他不见了,转为对自己的憎恨,对未来的迷茫,迫切需要逃离,期望重新改变。

有没有一个瞬间,特别想转业回去

02

家庭上的愧疚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有国才有家。成为军人,需要的正是这种家国情怀,是一种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坚守。然而,军人可以作出牺牲,却不能无视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军人的职业特殊性,造成了缺席了家庭中应负的责任。

从恋爱开始,军人的生活上已经出现了男女责任倒挂的情况。很多本应是男方主动的事情,要么变成了提醒,要么变成了催促,要么造成了延期甚至于久拖不决。恐怕,相当少的军人不是生活中的被动者。他们与女友的恋爱方式,无非就是逛街、吃饭、看电影,而对于频次以及每次陪伴的时间总是盯得紧紧的,因为要请假、请假时间有限。很多时候,也许一个接送站都实现不了,不得不让女友独自而来、独自而去。

结婚时,各种操办大多依赖于父母与女方,选日子,定酒店,邀亲朋,订婚庆,完全参与的不多,少了其中的辛劳,直接坐享其成,结果结了一次婚,对结婚的准备和程序完全不知道,更有的甚至缺席了自己的婚礼(媒体里已不知报道过多少次)。

婚后,把家交给了妻子掌管,也把一切重担交给了妻子,赡养父母、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更不消说买米买菜、洗衣做饭这些日常的烦琐事,遇到父母、家属、孩子生病,人不在心焦急,除了询问与叮嘱,又能做些什么?因为自己是军人,父母苦、家属苦、妻子苦。他们不曾抱怨,可军人又怎会不知,怎能体悟不到。

偶尔,家属会将小情绪流露出来。可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由于对地方工作程序、情况不了解不掌握,对生活上缺常识经验出不了力,很多时候不但不能提供任何实际帮助,而且可能连安慰的话都讲不到点子上。

这些问题平时看不出来,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激化成大的矛盾,成为压在身上的致命稻草。近年来,强烈要求离开的人数量激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因素,家人逼迫、照顾家庭的需要。

有没有一个瞬间,特别想转业回去

03

自由上的无力感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有首很出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最近有文章谈论军人工资时,其中的一项就是工作时间的问题。

从早上6:00起床到晚上21:30熄灯就寝,这样的一日生活制度,每天都充斥着训练、学习、教育、出公差等。若再算上站岗、巡逻、加班、参会等,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至少12小时以上。如此长时间、高强度(一直强调实战训练,任务期间,强度更大)的工作意味着个人时间的消减,更不消说其余时间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放松,一旦有情况要确保立即行动。

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五一、国庆等节日,不但不能充分休息,反而因战备准备、安全管理需要被反复折腾,成为官兵的槽点,出现“宁愿过周末,不要节假日”的反常现象。

部队工作具有规律性、阶段性,日复一日、年复一日,总离不开练兵备战、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后装保障、组织建设、军民融合等条块。这种单一性、单调性,时间久了,难免让人厌烦。

高压管理,更容易让人带有情绪化。平时管得严,外出控制紧,稍微有些情绪反映,还容易被人盯上(部队流行着顺口溜: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睡相、走路看精神)。

自由,受到各种的约束,雷打不动地参加各种训练、请假外出受名额限制未能成行、情绪有点烦躁却被各级关心到无言以对。这些都让人觉得,一切受人操控,内心的无力感让人想到逃离。

有没有一个瞬间,特别想转业回去

04

人格上的压迫感

部队是特殊的武装集团。这种特殊,要求的是绝对服从。原本这是保证高效执行的需要,但长期的和平积弊却衍生了变异。在某些领导眼里,职务的高低,意味着权力的大小,以及带来可怕的等级观念。

这种等级观念,延伸到部队工作生活中,便形成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的领导以个人好恶定是非,凡事在于自己一句话,不管条令怎么说,不管官兵怎么看,高兴了怎么着都行,不高兴了逮着谁骂谁,一张脸就是“晴雨表”,搞得各级看脸行事。

有的领导讲话俗、办事粗,不看对象、不顾场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没有一点领导艺术不说,恰以别人惧、让人怕为能为乐,认为这就是领导权威。有的领导自负武断,自以为自己从基层干上来的,对基层熟、对官兵了解,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于是一波“土政策”“土规定”应运而生。

强调多年的以情带兵、文明带兵,再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但这些理念到了领导那里就变成了“松是害,严是爱”“严格是对个人的负责”的说辞,更有甚者,越是有反映,越要严厉打压。

即便是在高度重视作风纪律的今天,领导有了顾忌,做了改变,但仍不时施以“冷暴力”,孤立人、冷落人、难为人。曾听闻,有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机关干部,毅然决然地要求转业。

当时一直想不通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来了解,原来他的直接领导对他很不待见,干的好了认为理所当然,出了差池便破口大骂,好几次把他辛辛苦苦写的材料甩到地上。

遇到这样的领导,受到的是人格的侮辱、精神的压迫,时间长了,恐怕真会得精神病。后来,几个人聊起这件事,一个哥们谈到:“30多岁的人了,依然被某些领导训得跟孙子似的,真是窝囊。”

有没有一个瞬间,特别想转业回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起转业的原因,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只是当某个瞬间,因为某个人某件事突然强化了这种意愿,最终成为不可逆转的决定。

本文只是呼吁,各级组织和领导,要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常施关爱情,多做暖心事,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真正地感召人、凝聚人,努力提升官兵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消除挫败感、愧疚感、无力感和压迫感,或许转业复员形势会有所好转。

作者 无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