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已死甚嚣尘上,李彦宏口中“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回来”说早了

进入19年,百度CEO李彦宏在开年内部信中的那句“那个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经回来了”余音仍在,没成想,才一个月不到,网上关于搜索引擎用户集体吐槽“百度已死”的声浪就铺天盖地袭来,迅猛异常。

“百度已死论”再度来袭

1月22日晚,自媒体“新闻实验室”发布了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该文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一个小时内阅读超10万,引发刷屏之势。截至1月23日下午,该事件仍然排在新浪微博热搜榜单第7位。

上述文章指出,百度搜索第一页结果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而百家号充斥着大量营销和质量低劣的内容,导致百度搜索结果的内容质量大幅下滑。

文章通过一些搜索的截屏来力证,作者方可成以搜索“中国2019年GDP”为例,第1、2、4、5条结果全是百家号,没有一条报道的是前一天公布的最新数据,只有第3条中国经济网的结果是最新的。另外,搜“特朗普”、“人工智能”等关键词,结果也几乎都来自百家号。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百度搜索的结果中,排在前面的百家号内容信息繁杂,质量堪忧;二是百度通过搜索框为自家产品导流,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已死”。

文章还称,“百家号是百度的自媒体平台,刚推出的时候曾经主打过优质作者和高品质内容,后来几经调整,现在成了一个以营销号为主体的内容平台——内容包罗万象,数量很大,质量堪忧。”

随着推文的传播,当日晚间,百度在美股开盘即大跌逾4%,不少媒体和舆论均认为上述文章所指负面引发百度股价下跌。截至收盘,百度收报160.39美元,跌6.40%,市值一夜之间蒸发约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仅剩约560亿美元。

百度已死甚嚣尘上,李彦宏口中“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回来”说早了

百度回应质疑

对于百度股价的下跌,该文作者方可成1月23日上午在朋友圈及微博发布声明称,“我的文章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但作为另一当事方,上述文章及其带动的讨论之势也引起了百度方面的关注。

面对刷屏的质疑,百度23日回应称,目前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现有的190万百家号创作者,覆盖了全部的权威媒体和资讯机构,也包含了大量优质的自媒体。百度指出,百家号是提升百度APP内容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优化用户使用百度APP搜索时遇到的页面访问速度慢、排版差异大等浏览体验问题,给用户简洁一致的搜索体验。百度也会坚决打击百家号上内容作弊、(发布)低俗(内容)、违规做号等行为。

更加凑巧的是,23日当天还恰逢百度在京举办百家号内容创作者盛典,朋友圈的刷屏文章让这场百家号活动意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针对此事件,百度副总裁沈抖在盛典上用了“问心无愧”一词来回应质疑。

百家号总经理阮瑜也在盛典上也表示,搜索结果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于2600家权威媒体,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环球日报等,而百度搜索会择优选择优质的账号和推荐内容。

针对百度方面的回应,《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作者方可成又通过微博表示,“全站比例没有太多意义,大家搜索一般只看前两页。如果能给出第一页的结果占比会更有说服力。”

作为靠搜索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百度几乎是大家最常用的搜索引擎,这次文章之所以掀起这么大讨论风波,与用户的使用感受息息相关。不少用户在留言中认为百度过度推销自己的“号”,不仅影响搜索效率,还影响搜索结果。对于经常使用百度的网友而言,也表示更希望百度搜索回归到公正的立场,提供自然的搜索结果。

百度已死甚嚣尘上,李彦宏口中“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回来”说早了

搜索狂推百家号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次被诟病最重的“百家号”,是百度信息流导向的最大阵营。百家号早期专注财经、科技、娱乐等垂直板块。去年8月左右,百度将“百度新闻”栏目名称悄然改成“百度资讯”,搜索结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以门户、传统媒体为主的呈现结果,变成了以百家号为主的结果。

而百度之所以极力推荐“百家号”,则被外界解读为可能有经营策略上的考量,比如出于市场竞争需要。有业内人士指出,百度搜索结果多指向包括百家号在内的自有产品,或与其发力信息流业务有关。

百度从2016年开始就发力信息流业务。2018年百度三季报显示,百度当季在线营销收入(其中包含信息流广告)为225亿元,同比增长18%,约占总收入的79.8%。2018年9月百度APP的平均日活达到1.51亿,同比增长19%,信息流产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68%。百度认为,AI驱动的“搜索+信息流”是下一代内容分发趋势。

于是从2018年开始,百度在搜索结果里面会提供一部分时效性比较强的百家号内容。

根据1月23日百家号在盛典上公布的数据来看,信息流日均推荐量达150亿,百度APP的DAU达1.6亿。百家号总经理阮瑜介绍,接下来还将会把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打通,用户在浏览百家号内容时,可以跳转到小程序下单购买商品。

以前百度的核心是搜索,这也让百度在PC时代成了入口。但到了移动时代,随着信息获取门槛的不断降低和自媒体的崛起,好的内容不再散落在各个网站,而是集中到渠道手中。随着媒体巨变的是广告模式的变化——信息流成为主要形式。今天的百度可能正是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开始发力信息流。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质的内容对于拉动流量,增加用户黏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做信息流必然需要自己的内容,否则用户没东西刷,自家内容多起来,在搜索的时候自然就会搜索到。

而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流量寒冬”,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消退殆尽。为了更好留住用户,百度在这个时候通过推广自己内容产品来为平台进行信息导流,也就说得通了。

百度已死甚嚣尘上,李彦宏口中“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回来”说早了

曾经的互联网霸主怎么了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年间,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分天下的格局一直被外界所公认。其中尤以百度最强,市值曾经中国第一。

然而时过境迁,近几年来,对于互联网格局的争议却总是围绕着其中领头的百度。在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的转换过程中,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平台日趋激烈的对垒,让百度存在感越来越低,一度被边缘化。

百度被阿里和腾讯“抛弃”,这一点从市值上来看最为直观。截至1月24日收盘,阿里市值3940亿美元,腾讯31436亿港币(约合4006亿美元),而百度市值仅569亿美元,远逊于其它两家。

虽然看一个公司的潜力和成长空间不能只看市值,但是也能反映出当前百度存在的很多问题。之前的BAT巨头中,阿里和腾讯遥遥领先处于绝对的第一梯队,而掉到第二梯队的百度背后,不仅有京东、网易正奋力赶超,还有未上市的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回归A股的360及小米、蚂蚁金服紧追不舍。

曾经一起并肩行走的三兄弟,为什么百度却跟不上了呢?

百度的成功依赖于搜索,当初因为google退出中国,给了百度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尽管毫不费力拿下了中国市场,但百度在全球的占有率却不高。美国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市场占有率仅有1%。而它的对手谷歌,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92%。可见,百度最大的市场只在中国。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模式开始出现,为跟上发展,百度在这些年接连不断的跟进很多热门方向,持续推出百度金融、百度团购、百度外卖、百度自动驾驶等,但目前看来,这些产品都没能给百度带来未来的增长点。

而与此同时,百度被公众熟知的产品却问题不断。从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到“魏则西事件”引发的医疗广告竞价排名,再到这次搜索大批量导流进自己产品,百度曾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美好愿景,持续遭受质疑。

如今在提起互联网巨头时,人们越来越少把“BAT”放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AT”(阿里、腾讯)。

虽然屡陷负面舆论风波的百度一直处于低迷期,但客观的说,单凭这次的百家号事件就说“百度已死”,恐怕也为时尚早。百度去年的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继阿里和腾讯之后第三个在收入上超过千亿的互联网公司了,而百度在AI和无人驾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无论如何,“百度已死论”还是给百度发出了警示——在面临时代筛选的时候,也许,百度还应该想一想,究竟如何与自己的用户更好的共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