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方文化】永修这个家族不得了,赶紧来看看......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样式雷,一个中国建筑史上绕不开的名字

第一代“样式雷” 雷发达

江西九江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人

雷发达修建皇室宫殿担任工部样式负责人,他虚心求教,融会贯通,技艺很高。康熙中期,他修建了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规模最大的数太和殿也就是人们泛称的金銮宝殿。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先后称奉天殿、皇极殿。清康熙初重新修建,改名太和殿。工程开始时,因缺少大木梁,发达建议拆取明陵楠木旧梁柱充用。上梁之日,康熙率文武大臣亲临行礼,正当上梁之际,大梁因卯眼不合,悬而下落,工部长官相顾愕然,唯恐有误上梁吉辰,急忙找来雷发达,并授与冠服,雷袖斧猱升,急攀梁上,高扬钢斧,只听"笃、笃、笃"连响三声,木梁"轰隆"一声,稳稳地落了下来。刹时,鼓乐齐鸣,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上梁礼成,康熙皇帝龙心大悦,当即召见雷发达,面授发达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因此时人留下"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的歌谣。

样式雷作品烫样

以后,规模宏大的圆明园工程开始,发达调任圆明园楠木样式房掌案,也就是担任工程总设计师的任务。此时的雷发达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尤其在设计方面成绩卓著。他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从此,雷发达被人们誉为"样式雷"。

5月13日,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样式雷”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大会表决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及副会长。

雷发达第十世孙、研究会名誉会长雷章宝应邀参会。他说,永修县是清代皇家建筑师“样式雷”的故里,作为“样式雷”后人,将积极传承好、发扬好、宣传好“样式雷”文化,让越来越多人了解“样式雷”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学习雷氏家族的诚德家风。

据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前金介绍,该文化研究会吸纳了众多想研究“样式雷”文化和弘扬其精神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他们将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借助自身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样式雷”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该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将对县内外现存“样式雷”建筑进行深入查访,参与和组织县内外与“样式雷”文化研究有关的学术联谊活动。此外,通过系统宣传“样式雷”,让“样式雷”这一永修的特色文化名片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清代承办皇家建筑的机构称“样式房”,从顺治到宣统,在长达260多年时间里,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雷家组雷发达一家八代十人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被人们尊称为“样式雷”,目前该村还建有“样式雷”村史馆。“样式雷”建筑世家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史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雷发达和他的家族被誉为“永修八代样式雷,中国半部古建史”,从1987年到2008年,中国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五分之一为“样式雷”建筑世家的作品,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明清皇陵中的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等建筑。“样式雷”建筑世家还留下二万多件珍贵的建筑史料“样式雷”图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高峰时期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006年6月,“样式雷”图档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同时,2016年12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76期,聚焦永修“样式雷”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代不坠的诚德家风”,让“样式雷”文化深入人心。

来源:九江发布、永修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