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男护士坚守ICU11载

马雄兴在护理患者。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当天,记者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访了重症医学科(ICU)的护士马雄兴。马雄兴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他告诉记者,至今他已在ICU工作了11年,这11年间他还曾亲身参与过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狙击战。

5月12日恰逢周末,但对于马雄兴来说依然是工作日。这天,他上的是早班,早上8时,他来到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ICU根据护理人员的级别分级护理,在这里,马雄兴的资历比较老,主要负责协调工作,解决疑难问题。

即便在工作强度很大的ICU,女护士依然在护理人员中占了很大比例,一共有40名,而男护士只有4名。

2015年5月26日,一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进入惠州,并成为我国首例输入性确诊患者,收治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马雄兴成了最早一批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之一。

马雄兴记得,由于是中国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而且这一疾病病死率高达40%,这意味着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都面临很高的感染风险,因此当时整个科室的氛围都非常紧张。“进入病区给患者做护理要穿好几层防护服,衣服都是密不透气的,在里面待不到5分钟,就会有缺氧的感觉,同时全身上下也都在水汽的包裹下变得潮湿。”马雄兴说,面对这种陌生的疾病,同事们的压力都很大。

科室收治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很快引起了较大范围的社会关注,马雄兴的家人自然也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院方建议ICU的医护人员暂时不要回家,收到通知的当晚,马雄兴正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到了家门口,他没有进去,而是让家人把换洗衣服拿出来。匆匆说了几句以后,他马上就离开家到了医院。

“妻子也是ICU的护士,她比较理解,但也会很担心,我每天都在电话里跟她讲最新的治疗进展。”马雄兴告诉记者,在狙击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一个月中,包括他在内的所有ICU医护人员都没有回过家。

经过30天的治疗,患者于2015年6月26日上午出院。一个月没回家的马雄兴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那一刻感觉得到了重生。”

马雄兴告诉记者,即便已经在ICU服务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疾病,但当他需要直面一种未知的疾病时,内心依然会感到恐惧和担忧,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让他克服了内心的软弱。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