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瑞善湘熙)亲情如酒,醉了夕阳,美了黄昏。一句“我像不像你的靠山”像一滴从天而降的甘露,温暖了至亲,陶醉了你我。1月22日,封面新闻以《我像不像你的靠山?22岁孙子环抱着奶奶赶路回家过年,这一幕让人泪目!》为题对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项目职工聂彬进行了视频和图文报道。23日,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以及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相继头条报道。与此同时,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组织公司工会、人资部和宣传部人员代表公司党政工团,前往聂彬居住当地提前进行拜年慰问。作为青年干部的笔者,心存敬畏之心,也有幸参与了此次行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聂彬,一个幼年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弱冠之年失父,从小被奶奶拉扯教育大的90后。他从小就保持着勤俭节约,奶奶咀嚼不动的食物,他会默默吃掉,绝不浪费。他的童年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幸,甚至在花季的年龄里,就已经走出了温室般的学校课堂,只身投入到祖国基建建设大军队伍,加入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成为筑路铁军。他从来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也从来没埋怨过时运的不济,反而苦中作乐,任劳任怨。正所谓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待生活如初恋。他认为: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不能选择贫穷或高贵,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用微笑面对他人,用温暖环抱至亲,就是他觉得最幸福、最单纯的生活方式。在亲人眼中,他是孝顺善良、勤劳诚恳的孝子慈孙;在同事眼中,他是值得信赖的好哥们儿;在领导眼中,他是值得托付的好帮手;在他人眼中,他是值得学习和表扬的楷模。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之道,孝字当头,孝为百德之首,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始至终牢记内心的高尚品德,在家孝父母至亲,在外孝师长前辈,一个人只有把孝这个字做好,方才可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在工作中顺风顺水。因为孝不仅仅单一的是孝心的体现,更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并发表现。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不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也只能是敷衍了事,也不可能会对企业忠诚,更不可能回报公司和社会。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技能和责任心尤为重要,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心,而孝心和爱心最能激发个人的责任心。无论从事任何岗位,只要有了孝心和爱心,就有责任心。也只有真正的责任心才能促使员工提高技能,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从而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也是延续数千年下来的一种言行与礼仪。孝狭义说是尊敬长辈、孝敬养育你成人的父母和至亲;从广义来说,就是一种感恩,感激教育你成才的学校和企业,感激帮助你成长的他人和社会,感激强大又和谐美好的祖国;孝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古有鹿乳奉亲、黄香温席,现有聂彬肩扛责任、手环温情。聂彬用自己的肩膀向我们每个人诠释了什么叫寸草春晖、十指连心。他的肩膀对我们而言很普通,普通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肩膀能够挑起奶奶的整个精神世界,他的肩膀像一根教鞭,鞭策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思考如何才能卧冰求鲤、百里负米,他的肩膀更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奶奶的耄耋之年照亮了方向。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基础和准则。清朝名儒魏源对孝道有所阐发,他说:“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已矣。”从古至今,孝道都是君子心中的一道红线,不敢逾越,不能忘却。大多数的我们身为普通人,虽说不敢说事事行君子之道,但我们却可以把孝字牢记心中,时时刻刻为至亲尽孝。因为只有孝敬亲人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正可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如此可见,孝是我们在世立足的根基,也是我们报答至亲的最好方式。

笔者身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的宣传部一员,更应该用心去体会和诠释孝道的真实意义,深刻的进行自我反省和思考,如何更好的为至亲尽孝道,为企业尽责任,为他人和社会尽担当,起好带头作用和宣传作用,做好宣传部干部该有的使命担当。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时刻端正思想态度、弘扬正能量,用双手温暖至亲,用责任回报企业,用大爱回报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