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重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合格率达100%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建设精致县城、大美农村。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2.4万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3万户农村危房、37.5万户卫生厕所,强化农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农村优秀文化,引导村民养成良好文明和卫生习惯。建设平安乡村,促进乡村善治,让广袤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1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委组织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国验收综合评审会,重庆市被随机抽检的10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全部符合验收标准,成为目前11个通过全国验收省市中唯一一个合格率达100%的省市。

接下来,市城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开展。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如何?

实现“五有” 全市农村居民满意率达到92.5%

来自市城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重庆共治理农村存量生活垃圾6.1万余处、64.6万余吨,累计清运处理农村日常生活垃圾316.1万余吨,788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0%,受益村民1089万余人。

第三方机构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治理的知晓率为96.7%、满意率为92.5%。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经实现了“五有”。

有完备的设施设备。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38座,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辆3183台(不含村内收集车辆)、公共垃圾箱4.5万余个、垃圾桶51.6万余个(不含户用垃圾桶)。基本实现“家有收集桶、组有收集点、村有收集车、镇(乡)有转运站、区县有处理场(厂)”的基本设施保障格局。

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全市已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处理场(厂)59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全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010个,304个行政村修建了沤肥池、阳光堆肥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有稳定的保洁队伍。全市38个涉农区县的808个乡镇,全部建立健全了农村保洁员队伍,配备乡镇环卫专(兼)职管理人员5403名,行政村保洁员4.2万余名。7692个行政村签订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签约比例达95.6%,农村清扫保洁力量得到不断加强。

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市级相关部门、区县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市城管局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周巡查,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相关制度;各区县均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落实管理制度。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机制变得更加健全。

有长效的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安排2.3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区县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引导村民自愿适度缴纳卫生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治理。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29.2亿元,其中农村居民自愿缴费总额1581.3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得到长效保障。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秘诀是什么?

“三四五”工作法 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近年来,市城管局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抓好“四个联合”、突出“五个强化”,总结出了“三四五”工作法,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建立“三项机制”,保障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包括层层落实责任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抓好“四个联合”,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即联合市财政局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前端收集保洁;联合市爱卫办开展“百日清扫大行动”;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联合市住房城乡建委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

突出“五个强化”,确保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包括强化设施设备建设、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强化标准规范编制、强化检查验收工作、强化宣传氛围营造。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未来怎么干?

全面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完善治理长效机制

接下来,市城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开展。

具体来说,市城管局将全面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户集、村收、镇(乡)运、区域处理”模式,继续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前端收集保洁作业体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回收体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理设施体系、垃圾治理成果长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成效,巩固治理成果。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指导忠县、秀山、万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国示范,启动10个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县(区)、200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工作,逐步建成“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全面展开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指导相关区县制定“一处一策”整治方案,健全完善整治台账,对标对表实施整治工作,确保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

全面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在落实《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施设置标准》《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基础上,组织编制《重庆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作业标准》《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指南》,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早日迈上规范化轨道。

全面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渝府办〔2018〕186号),指导各区县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巡查通报、整改落实、经费保障和检查考评等制度,确保治理工作常态长效。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