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白淑贤(前排左一)、栗原小卷(前排左三)在栗原小卷日本家中

《生死恋》中夏子最后死了!情侣们闷闷不乐地走出影院,看上去就好像自己的恋人永远离去了一样。网球也成了当时最时尚的恋爱表达方式。当时,在哈尔滨青年宫门前,每天早晨都有打网球的男女学生,没有专业球场,用两辆自行车扯起网打球……

如果青春还可以表现为一种风情的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栗原小卷那种精雕细刻的美所透露出来的风情,如沐春风般含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观众当时是无法抵挡的。

——杨伟东、申志远著《哈尔滨电影地图》

2018年8月23日下午,龙广电大厦三楼连廊里来了一位气质不凡的女性,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依然掩盖不住骨子里透出的优雅和温婉。她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女神、日本著名影星栗原小卷。

“嫁”给电影的时代女神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观众心中,栗原小卷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龙广电资深主持人张进说:“看完了《望乡》,我立志做一名主持人。”哈尔滨话剧院演员高桂杰说:“看了栗原小卷的表演,我决心做一名演员。”哈尔滨电影评论学会创始人之一、资深影评人申志远说:“《望乡》公映那年我14岁,当时就立志,这辈子一定要当记者!”

申志远说,栗原小卷火了40年,时至今日,哈尔滨影碟市场最畅销的DVD仍是《望乡》和《生死恋》。“1979年,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不久后中国举行了日本电影回顾展,放映了《望乡》《生死恋》《追捕》《狐狸的故事》《吟公主》五部影片,其中两部的主演都是栗原小卷。无需任何炒作,立刻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栗原小卷热’。”

栗原小卷1945年出生,自幼学习小提琴、芭蕾舞,18岁进入“俳优座”演员培训所学习话剧。《望乡》原著叫《山打根八号妓院》,栗原小卷扮演的记者山谷圭子深入乡村采访当年下南洋充当“性奴隶”的日本老人,过程中圭子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在竹林中遭到村中流氓的调戏。从陌生、防备、融合到倾诉,阿崎婆最终向善解人意的圭子敞开心扉,讲述了人生中最隐痛的秘密。电影结尾,她们回到东南亚的山打根八号,发现所有妓女的坟都是背着故乡的。栗原小卷出众的演技和清纯的气质,让这个本来是串场的“第三主角”令人过目难忘。

《生死恋》在中国公映后,网球裙、大波浪、中长风衣,栗原小卷在影片中的经典造型成为那个年代的时尚风潮。“颠覆了中国人对女神的定义,她那么年轻时尚,酷爱网球,还是科学家,片中她换了十几身衣裳,很快占据了《大众电影》《电影世界》等热门杂志的封面。电台制作了电影录音剪辑,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中国人,都是通过‘电匣子’认识的栗原小卷。崔永元在《电影传奇》译制片系列中,专门给她做了一期。”

在申志远的记忆中,还有一部《忍川之恋》伴随了他的成长。“7岁那年,我父亲买回一本《日本电影剧本选》,其中提到了《忍川之恋》。16年后,我代表哈尔滨电影评论学会在长影观摩《日本电影回顾展》,看到了影片的原版,黑白片,栗原小卷在片中有一段全裸表演,非常激情大胆,背景是火车呼啸而过,十分震撼。”

作为无数中日影迷心目中的女神,栗原小卷终身未婚,她对此的解释是:当年在日本,像她那样工作强度的女性,男人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她把自己嫁给了电影。

栗原小卷(左一)做客龙广电

没有架子的大明星

最近20年,栗原小卷渐渐淡出影坛,把更多精力放到舞台剧上,同时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本次参观活动担任日语翻译的龙广电新闻频道主播陈晓睿评价:“她善于倾听,温和而有力量。”参观过程中,龙广电工作人员向她介绍各部门繁忙而有序的工作,她听后非常感动:“大家要制作这么多节目,还要腾出时间来接待我,真是太荣幸了。”陈晓睿说,“有些人注定活在传奇里,真正面对她的那一刻,你会觉得她没有锋芒,没有国际大牌影星的架子,也没有国宝级艺术家的矜持,亲切得就像一位慈祥平和的邻家长辈。同时她在岁月的沉淀中很好地保持了自己,你会觉得她还是当年的那个栗原小卷。”微黄的卷发,别致的蓝衬衫,小粒珍珠项链,巴洛克异形水滴耳饰,73岁的栗原小卷虽然不再年轻,却依然有一种不动声色的美。

当记者问她:“当年您在中国家喻户晓,而现在年轻一代的影迷可能不认识您了,对此怎么看?”栗原小卷的回答从容得体:“我本身就是演舞台剧的,后来才涉足了电影,才让中国人民认识了我。特别是有一次我在北大演讲,很多学生告诉我,正是因为看了电影《望乡》,才喜欢上了日本文化,进而决心学日语。所以我觉得电影艺术非常棒,它不同于舞台剧。舞台剧是一次性的,生命力只有舞台的一瞬间,而电影可以一次一次地看,可以历经很多年。我相信它也可以让我和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连结。”

“望乡之星”,和黑龙江的特殊缘分

这次来哈,栗原小卷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长谷川晓子, 原来,长谷川晓子是一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中日混血儿。与那部家喻户晓的《望乡》比起来,栗原小卷主演的电视剧《望乡之星》与黑龙江渊源更深。该剧拍摄于1980年,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日本女性绿川英子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与中国恋人冲破重重阻力结为夫妻,并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该片由中日联合拍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片名由邓小平亲笔题字,在中日两国播出后都反响强烈。长谷川晓子正是该片原型——长谷川照子的女儿。

栗原小卷说:“《望乡之星》是中日首次合拍的电视剧,我所扮演的绿川英子,在二战时期跨海来到中国,与一个中国人结婚,面对着发动战争的日本同胞,绿川英子对他们说,在大海这边的人们不是你们的敌人,而是你们的友人!她是用心去呼唤中日友好的一个女性,也是一个充满了信念理想的女性。通过扮演这个角色让我学到了很多,绿川英子原型长谷川照子的女儿——长谷川晓子女士是我非常尊敬的女性,我们因戏结缘,情同姐妹。”

长谷川晓子的中文非常流利,她毫不掩饰对栗原小卷的欣赏。“第一次见到她,那时候我和你们的父母亲一样,也是她的粉丝。当时我觉得她比我母亲美丽太多。随着交往的深入,我觉得她跟我母亲有太多共同的地方,特别是那种做人的良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望乡之星》之后,两位彼此欣赏的女性共同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并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去中国佳木斯拜谒长谷川晓子父母的墓地。栗原小卷介绍说,晓子是一名作家,最近的新作叫《两个祖国》,讲述的也是自己母亲的传奇故事。

哈尔滨“故知”眼中的栗原小卷

著名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本来最近身体不太好,可是听说栗原小卷来了,还是坚持着去见她,而栗原小卷也一眼就认出了白淑贤。早在十几年前,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的白淑贤随中国代表团访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与栗原小卷交流。当时,热情的栗原小卷把几位中国艺术家请到家中,“很好吃的日本涮肥牛,栗原小卷谈起她拍电影的感受,也很认真地听我们讲对戏剧的理解。此后一别就是十几年,我以为她早已把这件事忘了,因为那次去她家不光我一个人,这次一见面她就直奔我来了,讲话时还说我为龙江剧做出了很大贡献,真是没想到,她还都记得,真的很重情谊。”这次,白淑贤把自己的作品光盘作为礼物送给了栗原小卷。

这是栗原小卷的第二次哈尔滨之行,第一次是1991年1月,栗原小卷携作品《寄语未来》参加第三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艺术节。在“栗原小卷电影艺术回顾展”开幕式上,她穿着长袍风姿绰约地出现在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日文歌。那次电影回顾展共展映了《望乡》《莫斯科之恋》和《生死恋》三部影片。

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凤翚回忆起与栗原小卷共同用餐时的一桩趣事:当时中方为栗原小卷精心准备了中华烹饪绝活:炖活鱼。可是栗原小卷看见盘子里的鱼眼睛还在动,嘴还一张一合的,惊讶不已,连称“这鱼还活着呢,怎么吃啊?”最后只好把这道菜撤下去了。

那一次,已经实现少年梦想的申志远作为记者采访了她。“见到了心目中的女神,真的是非常美。那次哈尔滨电影公司的领导陪她参观了萧红故居,看了冰灯和冬泳。因为《莫斯科之恋》中也有冬泳的镜头,我问她看哈尔滨冬泳什么感觉。她说哈尔滨的冬泳更贴近老百姓,是一种群众运动,而我在电影中演的冬泳是为了拍电影刻意弄出来的。”申志远的这篇专访后来在多个国家级电影报纸、刊物上发表。“那张《中国电影周报》我至今还珍藏着,我还攒了《生死恋》的小人书。”

时隔20多年再次见面,申志远将自己的两本电影著作、写有她专访的报纸都送给她。“她问我现在中日电影交流的情况,我告诉她,龙影厂曾拍过一部关于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的影片《大地之诗》,是李文岐导演的。她告诉我,这些年她一直在尝试一种近乎于话剧和音乐剧之间的戏剧,经常在日本全国巡演,特别希望有朝一日为中国观众献上这个演出。”

在栗原小卷眼中,哈尔滨很大,很有文化底蕴。“我知道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丁香的花语是思念和友情,这次我也是带着对绿川英子的怀念、对长谷川小姐的友情,以及我与哈尔滨人民、中国人民的友情来到哈尔滨。丁香还有另外一个花语是谦虚,对人也好、对历史也好要谦虚,这也是绿川英子对于我们的一个教导。哈尔滨作为我最初结识绿川的地方,实在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城市。”

参观当天,日本代表团的午餐被安排在东方饺子王。本来晓子担心栗原小卷会吃不惯东北菜,没想到她非常喜欢,特别是土豆丝。好友对自己的家乡菜钟爱有加,这让晓子开心不已。

龙视文体频道《艺术龙江》节目将在近期播出栗原小卷访谈节目。 本报记者 王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