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预测:3月29日两名女子对莫斯科地铁站的自杀式袭击以及连续发生在俄罗斯境内的其他爆炸事件,远未“告一段落”。很多专家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新一轮袭击的开始。袭击者和车臣分裂势力关系密切,并且利用妇女进行自杀式爆炸行动。由于这些妇女多是有亲人在历次车臣战争中丧失、行动时多穿黑袍,因而被媒体称为“黑寡妇”。她们随时准备毁灭自己,为死去的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复仇。

恐怖的“黑寡妇” 车臣分裂势力的“人肉炸弹”

但是,促使这些妇女变成“人弹”的环境却并不简单。她们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复仇,除了与车臣深厚的家长制社会有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场战争本是车臣分离主义势力的挣扎,但现在正日益转化为可怕的民粹主义。

百年积怨冰冻三尺

近十年来,俄罗斯一直都被恐怖主义袭击所困扰,袭击者几乎都和车臣有牵连。但是,正如《莫斯科时报》所言,当袭击发生在遥远的高加索某地时,不大会引起注意。只有莫斯科遭到袭击,才会让人们醒悟:恐怖袭击到了心脏地带了。

面积仅两万平方公里的车臣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地区,属于俄罗斯联邦领土。但自从沙俄征服之后,车臣人的反抗几乎没有停止过。每次反抗招致的结果多是严厉的镇压。斯大林时期,车臣人更因为“勾结纳粹”,于1944年被集体迁往哈萨克,造成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赫鲁晓夫时期车臣人得以返乡,共和国也重新确立。苏联解体后,车臣部分人宣布独立,并因此导致小规模内战。随后俄军进入车臣“恢复秩序”,并分别在1994年至1996年、1999年至2000年打了两次车臣战争。2000年之后分裂势力开始了游击战,直到2009年4月,俄罗斯撤出安全部队,战事结束。

连年战争,不仅把车臣变得满目疮痍,而且人口损失巨大,据估计有三到四万平民丧生。对于总人口只有120万左右的车臣来说,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也成为滋生“黑寡妇”最直接的原因。

第一次车臣战争带来的恐怖袭击很少,但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后,车臣人开始用恐怖袭击来对付俄军、俄国官员和车臣警察,甚至包括无辜的平民。

她们是谁为何“变黑”

在进行恐怖袭击时,车臣人采用了一个新的战术,就是用女性来作为自杀式袭击实施者。2000年7月,两名车臣妇女驾驶一辆装了炸药的卡车,开进车臣的一个俄罗斯特种兵营地并引爆。两名女子当场身亡,发动袭击的组织称起码有20名俄军士兵被炸死。这是“黑寡妇”对俄罗斯发动的第一次自杀式袭击。

这次袭击前,实施爆炸的两女子之一巴拉耶娃留下了录像,宣称要为车臣独立献身,并号召车臣男子效法她,而不是“像女人一样待在家里”。其后十年,车臣已有32名男子走上自杀袭击之路。更重要的是,巴拉耶娃的这一举动还激发了“黑寡妇”运动。

成为黑寡妇的原因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仇恨,这使她们愿意为杀死俄罗斯人哪怕是平民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妇女愿意加入黑寡妇,当地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一些作用。一名车臣分裂武装头目阿布·瓦利德(2004年被杀)曾说:“这些妇女,尤其是已成为‘烈士’的游击队员的妻子,在家里受到威胁,她们的荣誉也受到威胁,她们不能接受这样耻辱地活下去。不能接受生活在俄军的占领之下。”

另外,俄罗斯警方还认为,有些“黑寡妇”在进行自杀式袭击之前,被强迫服药,没有清醒的意识。

“女人弹”实施的恐怖袭击拥有特殊的优势:妇女更容易接近袭击目标。《俄罗斯日报》2003年7月曾发表一篇深度报道,称有人穿上“黑寡妇”装束,故意显得很紧张地进入一个咖啡厅。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可见妇女一般不会引起公众关于恐怖袭击方面的怀疑。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皮研究还发现,车臣的女人弹袭击的效率比男子袭击要高。女人弹进行的袭击中,平均每起造成21人丧生,而车臣男子进行的袭击,每起13人丧生。

所以,“黑寡妇”在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10月,莫斯科剧院绑架人质事件中,绑架者有41人,其中“黑寡妇”有19人。据帕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4名年龄在17至35岁之间的车臣妇女,进行了自杀式爆炸,其中包括2004年8月炸毁俄罗斯飞机和这次莫斯科地铁袭击。

解决之道仍很迷茫

“黑寡妇”只是俄罗斯车臣问题的一个侧面。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眼下,俄罗斯领导人的相关表态一如既往地强硬。有人认为,如果一直这样针锋相对,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拉素丹·吉奥贝雷兹是一名车臣妇女,在两次车臣战争中曾与俄军作战,现在流亡丹麦,从事“以和平手段争取车臣独立”的活动。她说,如果俄罗斯“拧紧在北高加索的螺丝”,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循环袭击。这和很多安全问题专家的看法一致。当然,吉奥贝雷兹也说,针对平民进行袭击是不对的。《莫斯科时报》还提出,现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分子已经和国际极端分子联系起来,这将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恐怖袭击无可避免吗?有媒体指出,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俄罗斯没有发生来自北高加索地区人员制造的恐怖袭击。这有两个原因:一是2004年9月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造成186名儿童死亡,车臣武装分子声名狼藉,有所收敛;第二、也是更值得关注的原因:这段时间,俄罗斯在车臣地区实施“民心工程”,有国际组织称,这种帮助建设的政策,使2006年一年里有600多名分裂武装分子投降。

显然,短暂的平静已经在2010年3月29日被打破,事态的反复再次证明了车臣问题之于俄罗斯的复杂性和艰难曲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