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色技术 || 让“无法”成“有法”,变“开刀”为“微创”

导读

不久前,患者李女士(化名)被诊断出患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多家医院给她的治疗方案均是“开刀”治疗,无法微创,同时还需要切除部分胰腺。一心想要微创的李女士慕名来到了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最终经过专家团队的紧密协作,帮助李女士实现了微创愿望。

李女士今年30多岁,在广东打工。她患病的起因得从10年前说起,当时反复感觉剑突下隐痛的李女士并没有在意,更没上医院检查,直到一个月前病情加重,出现左腰背部胀痛,才不得不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由于胰管结石长期堵塞胰管,已造成胰腺部分萎缩,同时合并较为严重的2型糖尿病。

据了解,胰管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疾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不超过1%。胰管结石可以单个或多个分布于胰管内。胰管结石会导致主胰管梗阻,胰液分泌不畅,引起胰管内压力升高,加重胰腺组织结构的破坏,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辗转多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开刀”手术,无法微创治疗,同时需要切除部分胰腺。但李女士的心愿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市四医院肝胆外科微创技术领先的消息后,李女士慕名来到了市四医院,在科主任赖钊主任医师的主持下,为李女士治病的医疗团队随即成立,主刀医生由肝胆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学文担任,助手为主治医师杨森。

王学文介绍,胰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微创治疗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微创治疗受结石硬度及分布的影响,对于嵌顿在胰管特别是分支胰管内的结石,很难取出和取尽。远期结石复发率高,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取石,有较高的再次入院率和医疗花费;外科手术虽然治疗更彻底,但往往需要切除部分胰腺,势必进一步影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同时传统外科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因此如何用既能用微创的方法取出胰管结石,又要最大限度的取尽结石,减少结石复发,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胰腺外科专家研究的课题。

经过医疗团队的反复讨论,在严格遵循“取尽胰管结石、解除胰管狭窄、通畅胰管引流”的前提下,为李女士制定出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处理流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步步为营,消灭胰管“顽石”的。

1

请内分泌专家会诊,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术前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平稳,最大限度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2

保留采用高精度CT和磁共振,对胰管结石精准定位和导航。

3

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手术室,让手术医生“武装到牙齿”。省级重点专科麻醉科——卢彬主任带领高水平团队为患者术中安全保驾护航。

4

术中高清胆道镜放入胰管内,犹如二郎神的“第三只眼”让胰管结石原形毕露。

5

液电定向爆破,顽石四面开花,被取石网逐一“逮捕归案”。

6

医生妙手生花,结石片甲不留。

7

见证医学奇迹,患者笑逐颜开,康复出院。

最终,王学文团队创新性的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微创优势,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胰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下液电碎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这一术式既保证了治疗的彻底有效,又避免了传统开腹取石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

赖钊介绍,该手术的关键在于腹腔镜下找到胰管,取尽结石,并且通过腹腔镜完成胰肠吻合,这也是手术的难点。此外,由于胰管内径小,并要求吻合后空肠能够在吻合侧包裹胰管,这使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的难度大大增加,而这需要主刀医生纯熟的腹腔镜技术和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此次手术的成功同时也离不开手术室团队的通力合作。术中共取出白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胰管结石20余颗。“腹腔镜下,胰管取石的成功无疑是我们科室及我市肝胆胰微创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赖钊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