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民国时期,中国本就落后于世界的军事实力在各种内战中消耗无几,军事力量也不足以和日本相对抗。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河南农民抗战后收留一日本兵,照顾47年,其子孙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在抗战结束后,曾在中国无比嚣张的日本侵略者,再也没了往日的暴戾与嚣张,纷纷放下武器,四散溃逃。有这么一名中国人,收养一名日本伤兵。在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镇却有一位叫做孙邦俊的农民,在日本投降之后,因一念之善,收留了一位因伤失忆、又被自己的战友抛弃的日本兵石田东四郎,并照顾长达47年之久。

河南农民抗战后收留一日本兵,照顾47年,其子孙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1946年秋天,孙邦俊带着山货到镇子上去赶集。路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乞丐模样的人,仔细一辨认后发现这是一个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伤兵,他双手比划着要吃的东西。虽然看到日本人就来气很想打他一对。但是又看到这位日本伤兵的遭遇,心里有种难言的滋味。因此,从身上拿出两个窝窝头递给了这个日本伤兵。这个日本吃完后他也不走,就这么跟着孙邦俊到了家里。孙邦俊和妻子张金荣正要赶他走,日本伤兵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满脸流着乞求的泪水。 后来就收留了他。

河南农民抗战后收留一日本兵,照顾47年,其子孙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孙邦俊领这位日本兵回家后,为了帮助他,开始四处为他求医,希望能够治好他身上的伤。乡亲们知道孙邦俊收留了一个日本兵,还帮他治病。起初都责怪他。而并不识字的孙邦俊却告诉乡亲们,许多日本青年也是被强迫来中国打仗的,也是战争受害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亲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日本兵的存在。

河南农民抗战后收留一日本兵,照顾47年,其子孙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孙邦俊死后,他的儿子保杰和孙子碌峰继承了他的工作,继续照顾石田东四郎。1991年,孙家的故事传到日本,这个伤兵的照片被一名日本老兵认了出来,很快,孙家的这个日本伤兵就回到了日本,这个日本伤兵的身份也被揭开,他叫石田东四郎,秋田县增田町人,1937年毕业于东京农学院,1942年入伍,后到中国参战。日本各大媒体纷纷宣传此事,一时间,孙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河南农民抗战后收留一日本兵,照顾47年,其子孙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这个日本人被征召入伍参加侵华战争,系日本侵华战争中首批派往中国的特务兵,在河南封丘以做生意为名从事特务活动。他的弟弟增田町捐资600万日元,在南召县建立了中日友好植物园。日本友人中进毅捐资为东四郎生活过的梁沟村兴建了日中友好小学。日方提供全部经费,先后为南阳市培养了数披研修生,促进了中日民间交往、感情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