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代名舰——62型护卫艇

62型护卫艇

1958年根据当时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形势和需要,针对原有炮艇航速较低,不能和鱼雷快艇很好的协同作战的弱点,提出了建造一批高速护卫艇的设想。对于这种艇的航速、武备和吨位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要求。

在当时的形势下,海军各舰队和基地均自行研制了多种护卫艇,像东海舰队的0109型、旅顺基地的0105型、青岛基地的0108型、南海舰队的0110型。

1959年4月,海军在上海召开了“高速护卫艇设计建造现场经验交流会”,总参、海军和各舰队都派人参加。9月,海军舰船修造部又在汲取了各舰队基地自行研制的护卫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护卫艇设计方案,新艇被命名为0111型护卫艇。0111型试验艇于1960年在大连造船厂建造,1961年11月建成。经过一年的试航,并有708所改进,提高航速和增强火力后,于1962年被海军选中开始批量生产。1965年定型为62型高速护卫艇,西方称之为上海II级护卫艇。

中国一代名舰——62型护卫艇

62型护卫艇长38.78米,宽5.3米,吃水1.4米,标准排水量108.6吨,正常排水量121.4吨。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600海里/17节,作战半径200海里。抗风力8级,自给力7昼夜,战斗定员36人。他的标准主机为四部轻12V-180高速柴油机,总功率4×1200马力。

62型艇的武备为设在首尾的2座61式双联37毫米炮,中部两舷的2座61式双链25毫米炮,带8枚深水炸弹及烟幕释放器,并可携带6枚锚-1型水雷。

根据主机的不同配置,62型护卫艇区分为62甲、62乙、62丙、62丁四种型号。根据反潜作战的需要,还设计建造了62S型反潜护卫艇,西方称之为上海III型护卫艇。

62型护卫艇在大连造船厂、黄埔造船厂和桂江造船厂先后建造了391艘(包括出口93艘),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大的坚挺,也是中国对外输出武器中最受欢迎和数量最多的海军舰艇。此外,罗马尼亚还购买了62型艇的全套图纸资料,据此稍作设计修改,自1973年起自行建造了27艘。

中国一代名舰——62型护卫艇

62型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它既可作为突袭型的武器,依托岛岸,与对手的中小型舰艇作战;又可以掩护鱼雷艇进攻;日常则可担任沿海巡逻、护渔、护航任务,还可执行反潜和布雷等任务。作为六、七十年代海军的重要舰种,担负了东海和南海的主要巡逻战斗任务。

在六十年代海军打击国民党“政治登陆”的斗争中,在歼灭小股武装袭击人员的同时,还与国民党海军进行海上袭扰的中型舰艇进行了数次海战,这便是1965年爆发的“五一”、“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62型护卫艇在海战中检验了作战能力。

中国一代名舰——62型护卫艇

1965年5月1日,护卫艇29大队的575、577号艇击伤了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艇。8月6日在福建东山岛东南海面,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念、参谋长王锦率领护卫艇41大队的598、558、601、611艇先击沉了“章江”号猎潜艇,在击伤了“剑门”号巡逻舰,并掩护快艇11大队击沉了“剑门”号。战后海军授予611艇“海上英雄艇”称号,国防部授予611艇轮机兵麦贤得“战斗英雄”称号。11月14日在崇武以东海面,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率领护卫艇31大队的573、574艇和29大队的576、579、588、589艇出击重创“山海”号巡逻舰,而后击沉“临淮”号巡逻舰。战后国防部授予588艇“海上猛虎艇”称号。

目前早期的五型62型护卫艇已退出现役或转为预备役,部分随着八十年代裁军被转到公安武警边防部队和海关缉私部门。海军现役的62型为1987年开始建造的62-1G型。62-1G型加装了减摇鳍,改善了艇员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在露天式舰桥加装了挡风玻璃窗,改善了指挥台的工作环境;桅顶上装有一部新型平面搜索雷达。西方将其称之为上海IV级护卫艇。

鉴于成本和出勤率优势,护卫艇还将担当起巡逻、警戒、搜索、侦察、护航、护渔等繁重的战斗勤务,继续活跃在中国海军的序列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