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在《中国人》一书中说过:“女性的一切权利之中,最大的一项便是做母亲,从义务方面讲更是如此。”而作为母亲,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之外,最重大的一项责任便是教育了。怎么教育?母亲们各有各的招。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一说起教育孩子,所有的妈妈都有话说,《小别离》、《虎妈猫爸》、《孩奴》、《妈妈是超人》、《起跑线》……不管是电视剧、电影,还是综艺节目,不同的育儿方式总会引起一阵持续热烈的讨论。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妈妈就为他报了十几个兴趣班,生怕他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孩子一犯错,妈妈就“家法”伺候,认为只有知道疼才会印象深刻。你想反驳吗?妈妈们可是有“四大贤母”做后盾的:为了学区房搬了三次家的孟轲妈妈,为了让孩子结交到更上档次的朋友而不惜倾家荡产来招待的陶侃妈妈,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欧阳修妈妈,还有狠心在儿子背上刺字的岳飞妈妈。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当然,也有一派的妈妈们倾向于“放养”,管的越严越叛逆,还会扼杀孩子的天性,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渗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她们也有古代名母来镇场:从小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的苏轼妈妈,对儿子的理想无条件支持的老舍妈妈……她们不靠打骂,孩子照样优秀。

这些古代妈妈们不同的育儿方式引发了现在妈妈们的集体大讨论:教育孩子,究竟是棍棒有用,还是言传身教效果更好?

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典型。

彪悍型——李景让妈妈

唐朝名臣李景让,官至御史大夫(相当于纪委书记)。可是从小到大,他可没少挨母亲的打。

他的母亲郑氏,教育孩子以严厉著称,只要犯了错,立刻一顿打。也许你会说,谁小时候没挨过打呀,但小编要是告诉你,李景让到了五、六十岁还在挨打呢?

他的母亲可不管儿子当了什么大官,只要有错,立刻就得脱掉官服,顶着一头花白头发,被母亲暴打一顿,“李景让挨打”也成了京城里热度始终不减的头条新闻,连同僚都看不下去了。他的弟弟李景庄曾经多年考进士不中,李景让又不愿意托关系走后门,宰相知道后特意把主考官找来说:“今年李景庄再考你一定要放他过关,要不那可怜的李景让又要遭一顿打。”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除了家事,工作做不好也要挨打。有一年,李景让被派到浙西做节度使,母亲问他什么时候出发,他随口答道:“就这两天呗。”一句懒散的话又惹毛了母亲:“你不提前规划好行程,万一过几天有事又耽误了呢?对工作怎么能这么不上心?”说完就让仆人脱掉他的衣服,抄起拐杖一顿胖揍,吓的李景让赶紧收拾行李第二天就走了。

到了浙西,本以为从此脱离“魔掌”,谁知母亲还会“千里追打”。有一次下属做错了事,李景让一生气,下令重罚,结果闹出了人命。底下人群情激愤,吵吵着要造反,关键时刻母亲驾到,不由分说拿起拐杖就开打,边打还边骂:“国家让你担此大任,你却草菅人命,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将士,你让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先人?”直打的李景让皮开肉绽,连连求饶,围观群众看傻了眼,造反都忘了,纷纷为领导求情,李景让用一场打平息了兵变,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虽然母亲有时候下手挺狠,但李景让能理解她的苦心,所以从无怨言,对母亲始终恭恭敬敬。即使后来平步青云,李景让也始终记着母亲的教诲:刚正不阿,清廉俭朴,人送美誉“乐和李公”。

极致刚烈型——徐庶妈妈

儿子一大把年纪还要当众脱裤子挨打,你以为这就够狠了?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下面这位妈妈,秉承着“子不教,母之过”的信念,不惜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教育儿子。

三国时期,徐庶曾是刘备的军师,多次献计打击曹操,一心想要挖墙脚的曹操做了一场戏:先把徐庶的母亲骗过来,然后仿冒她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大体意思就是让他离开刘备,来为曹操效力,否则自己有性命之忧。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徐庶是个孝子,收到信后急忙赶往曹营。母亲知道后勃然大怒,老太太直接冲到曹操的府邸,指着曹操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汉贼,想让我儿子弃明投暗,为你效力,真不要脸!”暴脾气的老太太拿起手边的砚台照着曹操的头就砸下去。继而又拍桌子大骂儿子:一封伪造的书信,你也不好好看看就相信了,你娘我是那样没原则、贪生怕死的人么?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货?你来给曹操做事就是玷污了徐家列祖列宗,是我教导无方,我也没脸再活在这个世上了!说完就上吊自尽了。徐庶肝肠寸断,追悔莫及,自此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刚烈如徐庶之母,用这种最惨烈的方式告诫儿子: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辨清忠奸善恶,绝不能助纣为虐。

言传身教型——林则徐妈妈

看够了激烈的,我们再来看看温柔的。

这一类的妈妈们不主张体罚孩子,而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孩子。

林则徐的母亲生了三子八女,可惜哥哥早夭,弟弟被过继给了伯父,他成了独苗,自然也就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所以即使穷的连豆腐都吃不上,母亲也从不让他干活,而是带着八个女儿起早贪黑做女红,挣的钱全部供他读书,有好吃的也先紧着他,在这样众星拱月的氛围中,林则徐不但没有沾染上小霸王的坏脾气,反而越发的懂事、孝顺。原因就在于母亲营造的“氛围”。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林则徐晚上读书总和母亲、姐妹们待在一起,他亲眼看着全家人起早贪黑为自己默默付出,有时候读书累了,母亲就把出去干活的心酸事当成笑话讲给他听,林则徐全都记在心里。后来他做了官,家境大有改善,母亲虽然再不用像从前那么辛苦,但她一直保持着勤劳俭朴的作风,常常节衣缩食接济亲朋。

受到母亲耳濡目染影响的他,也时刻保持着勤俭、仁爱之心。当官四十多年,最后分给儿子的家产却只有三万两。一场虎门销烟,百姓叫好,对手心悦诚服,即使自己做了充军的替罪羊也毫无怨言。不仅自己克勤克俭,他还把“清廉勤俭”作为家风,希望子孙后代一直延续下去,足见母亲的影响之大。

古代教子哪家强,母亲们有话说

这么多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能单纯的以好坏来判断。其实采用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只要适合自己的孩子,只要方向正确,都是好的。 母亲们五花八门的“招术”,也无非是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作为孩子要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才能对得起她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