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被困车内,家长一定不要慌,要记得寻求专业帮助,求助开锁公司和消防人员。有网友留言说:告诉孩子这点常识:万一锁车内,千万要记得方向盘上的喇叭是可以按响的,一定要想办法不停按喇叭。

01

网上看到一则悲痛的新闻。

5月30日,海南万宁一名4岁半男童被遗忘在幼儿园校车内长达5小时,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

遗憾的是,在医院苦熬了4天后,最终男孩还是因抢救无效离世。

夏天来了,这一安全隐患不能忽视,教孩子这几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孩子去世的消息,让人痛心不已。

有网友留言说:告诉孩子这点常识:万一锁车内,千万要记得方向盘上的喇叭是可以按响的,一定要想办法不停按喇叭。

夏天来了,这一安全隐患不能忽视,教孩子这几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这条留言目前点赞量已经超过了8万。

看着这条充满爱心的留言,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其实,相比于告诉孩子自救常识,我更想呼吁一下:请做走心的大人,务必保证车上孩子的安全。

因为,这样的事故不止一例了,而每一例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安全,绝不仅仅是系好安全带这么简单。

02

车内窒息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

当轿车发动机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通常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若汽车车窗封闭或者停在相对封闭的空间时,中毒几率会大大增加,轻者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则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不要开着车内空调睡觉,尤其是在封闭空间。

尤其是带孩子出门,千万不要把熟睡的孩子一人滞留车内。

温度过高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

由于儿童发育未完全,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闷罐车"里极易发生"热射病"。

这种疾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

有机构做过一项实验,结果显示,高温下,小孩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热射病",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接死亡。

高温下,在封闭的车厢内只需15分钟,就可以使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

夏天来了,这一安全隐患不能忽视,教孩子这几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03

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如果孩子被锁车内,应该如何在第一时间施救呢?

(1)取备用钥匙

当发现孩子被锁车内,而车钥匙又落在了车内,一定要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通知家人火速送来备用钥匙。

(2)联系开锁公司、消防人员

孩子被困车内,家长一定不要慌,要记得寻求专业帮助,求助开锁公司和消防人员。

(3)砸车玻璃

不要舍不得你的爱车,你一分钟的犹豫,可能会要了孩子的命,关键时刻宁可砸玻璃, 也不要固执地坐等开锁人员的到来。

危险发生10分钟之内是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家长一方面要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要和医院联系,在第一时间让孩子得到专业抢救和治疗。

(4)孩子被救后的急救措施

把孩子抱到人较少、空气流动的地方,让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补足氧气;

如果孩子衣服湿透了,最好能马上换衣服,擦干汗,在一旁用扇子帮忙散热;

记得给孩子及时补充水分,给孩子补水的时候,最好是喝凉开水,不要喝刚从冰箱拿出的冷饮,以防刺激到刚恢复状态不久的肠胃;

如果被救出的时候,孩子已经昏迷了,应该立即送往医院,给医生说明情况,帮助医生在最短时间给孩子诊断、治疗。

(5)教会孩子自救常识

从内部开启车门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按车上的按钮,以免不小心把自己锁在车里,还要引导小孩如何开车门,如何解锁,让他们认识和学习被锁车内后能脱困。

按喇叭提醒

不少车型在断电条件下还能鸣笛,家长们要根据自家车型判断按喇叭是否可行,并对孩子进行预防事故教学。一旦发现自己被关在车里,就可以从车内按下车喇叭,从而引起周围的注意。

教会孩子打双闪

根据车型,引导孩子学会打双闪,一旦发生被困,这也是一种自救办法。

准备一张自救"大字报"

家长还可以事先准备一张A4大小的白纸,用较粗的字体在上面注明"我需要帮助",并留下家长的电话。

将这个纸片随车携带,并告诉孩子,万一遇到困难可以将其取出,出示给其他大人,以便他人能够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

另外就是,车窗的贴膜颜色不要太深,便于他人发现车内状况。

最后,家长一定要切记,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一分钟都不行。

夏天来了,这一安全隐患不能忽视,教孩子这几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无数悲剧告诉我们,孩子被锁窒息事件的发生,多源于成年人的粗心,所以,无论你是爸爸妈妈,还是校车司机,或者孩子的老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千万不要把孩子遗忘在车内,下车时记得回头看一眼,绕车转一圈。

一分小心,万分平安,孩子的安全,重于一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