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自卫队爱好摄影在东亚是出了名的,冷战时期专门拍苏联海军,进入新世纪以后,重点拍中国海军。每当中国海军到西太平洋开展训练,海自的P-3C都会跟着拍我军各类舰艇的标准照,并发布在防卫省综合幕僚监部(相当于我国的联合参谋部)网站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查取证,特别是在中日韩俄斗争形势复杂的西太地区,证据搜集更为重要。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久而久之,海自拍的中国海军舰船标准照,不只被日本国内媒体使用,也被我国的媒体转载,海自似乎变成了航拍的权威,拍多了还产生了一些世界闻名的经典作品。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1985年,前苏联海军基洛夫级巡洋舰“伏龙芝”号从波罗的海调往海参崴途中,路过中国东海,中国海军051型驱逐舰133号奉命监视。基洛夫级是当时苏联海军最先进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达25000吨,全舰搭载数百枚各型导弹,战斗力仅次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而我国的051型驱逐舰排水量不足4000吨,搭载2座三联装海鹰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但是,弱小的133号丝毫没有胆怯,全速冲向“伏龙芝”号,连海自的监视人员也惊呼“快要撞上了”,给“伏龙芝”号护航的现代级672号则将130毫米主炮炮管上扬,表示无害通过。可以说,对峙事件充分体现了中国海军的“亮剑”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通过海自的监视摄影传递到了全世界。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小编感慨的是,海上自卫队被大家当做我国海军的“御用摄影师”,这看似玩笑说法的背后更有一丝丝的无奈。我国的军事新闻报道有时候过于保守和呆板,多年来几乎没有佳作。上世纪90年代的《兵器知识》、《舰船知识》等官方杂志的封面封底彩图,不管是老旧的歼8Ⅱ,还是刚引进的苏27,都含糊的称之为“新型歼击机”,总有种遮遮掩掩的感觉,其实型号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有些装备既然无法遮掩,为何不能大大方方地公开亮相呢?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海军也有位非正式的“御用摄影师”—“巡海”,他就是海监东海飞行支队队长助理、飞行执法队队长孙利平同志。环境、机遇、兴趣、技术等多要素的结合,使他拍出了许多传世佳作,他的摄影作品见证、纪录了这十多来中国海军高速发展的历程。遗憾的是,2016年6月7日,孙利平同志在执行执法飞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3岁。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海上自卫队镜头下的中国海军—兼怀念巡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