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在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

一、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

天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道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1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

三、夏季是进行中医外治的良好时机

中医外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中药通过皮肤、孔窍、穴位等,作用于气血经络、脏腑病灶,达到内病外治功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且此时进行药物敷贴也较冬季更为简便,故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适宜进行中医外治。

四、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摄入

盛夏时节暑湿重,易发生湿热症,故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暴饮暴食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

五、莫要忽视疾病先兆

如果老年人在夏季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胸痛、 心悸或过性晕厥及语言不利等症状,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来自作解释,应视为疾病先兆,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济南复元康复医院友情提示:祝大家健健康康度过每一个夏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