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作者:殷军领

今天上午10:30,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什么是城市数据大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什么是城市数据大脑?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城市数据大脑"是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通过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包括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等)汇聚起来,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它小到可以“指挥"车辆,减少拥堵;大到能为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提供帮助。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2016年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正式发布

现在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据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介绍,城市数据大脑之前已在杭州市区和萧山区部分道路开展试点,探索不同道路的交通治堵方法。

市区试点范围包括莫干山路部分路段(包括周边32个路口),中河—上塘高架彩虹快速路至瓜山立交(共22公里,包含21个上匝道、20个下匝道)。据监测评估,有了城市数据大脑的调度,试点的中河—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误降低15.3%;莫干山路等地面主干道平均延误降低8.5%。

萧山区试点区域覆盖66平方公里,高峰时段各道路速度提升明显,其中,市心路、通惠路平均速度提升18%以上,育才路平均速度提升20%以上。城市数据大脑还能够帮助110、120等特殊车辆实现优先通行,经过100多次的实际演练测算,车速最高提升50%,救援时间提升15分钟以上。

另外,城市数据大脑已经替代并超越了人工视频巡检和路面巡逻,一旦交通违法,人工智能就会盯上你。

助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是利用数据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提升的生动例子。

“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其核心是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市数据资源局联合相关企业研发了“祥云"DRMS,它是城市数据大脑的“数据仓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全量数据进行摸底、核心业务数据筛选识别、数据主题归类,实现百万级数据表的秒级即时同步归集,有力推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

当前杭州大数据平台已经归集了59个部门373.4亿条数据,存储容量超过46TB(不含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为“最多跑一次"数据共享工作归集数据12.51亿条,实现数据批量交换共享11.25亿条,开发476个接口(其中省接口166个),累计调用次数达2417万次,累计发布页面查询服务107项,累计访问39.1万次。每一次数据调用,相应就减少了一份纸质材料的需求,仅取消社保参保证明一项就减少130余万人次“线下跑"。

城市数据大脑马上要有进阶版了

下一步,“城市数据大脑"交通应用将覆盖杭州市域,并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使交通参与者及时准确获取动静态交通信息。想象一下,今后出门,你能直接从互联网地图应用中获得实时动态路况提醒,比如快速路匝道信号灯开关状态等,来辅助规划出行路径,是不是便利了很多?

说了那么多,千万不要以为“城市数据大脑"只是管交通出行,它会的,还有更多,比如:

1.优化城市公共资源

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案。

比如通过大数据,勾画城市公共资源需求图,并与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待配置资源进行分析比对,得出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治理方案。这样一来,对老龄人口比重大的地区,社区养老等就可以予以倾斜;年轻人集聚地区,可以优先配置购物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使公共服务供给更精准。

2.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提升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依托城市数据大脑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例如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可以通过数据画像,对游客的特征进行分析(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为游客提供精准化服务。游客数据画像,还能为管理部门优化景区和提升体验提供数据支持。

3.推动产业发展

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让不同权属、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了融合、共享的可能。

城市数据大脑最终将向社会开放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提供数据资源服务输出,带动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周边产业的发展;还将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据+工业,建设工业大脑等建设。

4.覆盖更广的超级应用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在各行业系统之上,从全市发展的视角看城市管理和运营,建设覆盖领域更为广泛的超级应用。

未来,城市数据大脑可以对每家企业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包括人员流向、水电气使用数据、物流数据等,在参数足够的情况下,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可以对这家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将企业样本量扩展到在杭所有企业,就可以建设杭州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晴雨表,进而分析出当前经济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

2022年唤醒更多“沉睡"数据

根据计划,2018年将完善城市数据大脑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2.0,扩展覆盖范围。

2019-2021年,在主城区全面推进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建设,建设平安系统,推进智慧亚运和城管、医疗、旅游、环保等领域系统建设。

2022年,实现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理的全域覆盖,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唤醒更多“沉睡"数据,基本完成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主要场景建设。

将来能够为市民带来什么?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城市数据大脑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将给生活在杭州的每一个人带来便利。

比如结合移动办事之城建设,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大数据画像,分析当前时期可能需要的政务和公共服务,将服务信息、办理渠道等推送至用户面前,并与城市运行的各系统连接,根据用户选择,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

以生育事项办理为例,可构建一条办事链条,确保不漏项、办理效率最高,包括医院查询、床位预约、出生申报、重名查询、生育保险办理等等各类服务,并实行一站式移动化办理。

此外,还可以将与市民、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场景推送到统一的展示平台,向全体市民开放,提供“掌上城市数据大脑",由市民选择订阅或点播,如道路动态路况、停车位实时数据、医疗门诊流量、流行性疾病区域及预防措施、旅游预测预警及景区承载数据,还可以根据用户选择,推荐有关方案、建议等。

我们的城市会慢慢变成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城市数据大脑的最终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把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市民良性互动的智慧城市。

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看来,今后城市数据大脑将和地铁、医院一样,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可以为市民提供精准服务——管理精准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响应时间,要以秒计;每个事件从发现到处置,要形成闭环。

譬如,政府决策,以前是问专家学者,也就是所谓的“精英决策";今后会问数据,数据会告诉我们事情“本貌",提供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对方案进行推演,看到决策实施后10年、20年,甚至50年后的发展状况,验证当前决策是否合理。 。

现在杭州每天有50万人长时间奔波在上班路上,说明很多人住勤距离很远。而随着各种科技城、特色小镇逐渐成熟,会吸引人们围绕而居,城市发展也会越来越呈组团式发展,再通过数据资源,进一步科学规划产业和交通,让市民生活工作在15-30分钟生活圈内。这样一来,车也用不到了,停车场也不需要了,腾出来可以建公园、搞绿化。我们的城市会慢慢变成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数据归集,不少人不免要问,数据安全怎么保障?

不用担心,杭州市早就想到了,并且建立了全方位的数据保障体系。

城市大脑2022年基本建成: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 慢慢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森林城市”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之初,数据安全一直就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杭州市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规划》也将于近期印发。

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中,底层数据安全根据职责分工,由云服务提供商和阿里巴巴共同提供安全策略保障,对大家关心的个人敏感数据,将采取技术措施实现“可用不可见"。

除了完善的底层数据安全配置外,杭州还引入了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机构,进行实时在线的第三方数据安全管控,实现从数据的产生、归集、存储、使用到销毁全生命周期的监控,掌握每一条数据的流向,实现异常事件实时阻断并告警,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可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