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苏普家里的第一位老师是他的岳父阿不都热依木,老人生前在乌什县前进镇和亚科瑞克乡从事教学40余年。玉苏普今年81岁,退休前曾是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中学的数学教师,妻子木开热木·阿不都热依木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乌什“园丁之家”:代代传承不忘初心


乌什“园丁之家”:代代传承不忘初心


乌什“园丁之家”:代代传承不忘初心


乌什“园丁之家”:代代传承不忘初心



新疆头条讯(文/记者 刘萌萌 图/记者 赵长福)不大的房间被布置成教室,三十多套桌凳整齐排列,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正在仔细擦拭。5月25日,走进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科瑞克乡9村3组玉苏普·吾守尔家中,老两口正在为“乡村课堂”做准备。依墙而立的书架,摆满了“优秀教师”荣誉证书,传承着这个家庭的文化。

玉苏普今年81岁,退休前曾是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中学的数学教师,妻子木开热木·阿不都热依木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两位老人在三尺讲台坚守了30余年。玉苏普家中三代人走出了13位教师,师德师风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传承。

年过八旬办“乡村课堂”

玉苏普的家是亚科瑞克乡有名的园丁之家,玉苏普已故的岳父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拉生前曾是名德高望重的教师,如今,家中除了玉苏普夫妻俩,还有10位教师。

老人的大女儿、二儿子、二儿媳是乌什县国庆中学的老师,三儿子、三儿媳、四儿子、四儿媳是乌什县阿合雅镇中学的老师,五女儿、五女婿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兰干乡小学担任老师,最小的儿子在墨玉县普尔恰克其乡中心小学当老师。

“我1993年就退休了,但我的六个子女陆续成为了老师,有教语文、数学的,也有教政治、音乐、体育的,都能办一所乡村小学了。”玉苏普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最骄傲的事。

玉苏普一家相聚时,就像开学术研讨会,聊学校、聊教育,老爷子则搞起“传帮带”,将自己多年摸索的教学经验倾囊而出。每周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是这个家庭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开办“乡村课堂”的想法,缘于不久前的一次家庭会议。

“村里的大人多以务农为主,孩子们放学没地方去,我就想开个免费的乡村课堂,让他们放了学,来这里写写作业,看看书。”玉苏普说,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后,几个子女都很支持,一起凑钱,购买了课桌和板凳等,接下来,再添置一批书,预计6月底就能开放。

资助学生,村民竖起大拇指

玉苏普家里的第一位老师是他的岳父阿不都热依木,老人生前在乌什县前进镇和亚科瑞克乡从事教学40余年。“那时候,学校里学生少,一个班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都有。”玉苏普说,岳父一辈子对教育事业的敬业与执著感染着他,让他和妻子在教师岗位上也坚持了30年。

走访亚科瑞克乡中学时,提起玉苏普夫妻俩,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玉苏普老师是好人啊,夫妻俩不仅教孩子们念书,还资助了很多孩子。”村民买买提·托合提说。

“村里很多人都是玉苏普老师一家的学生,正是他们一代代地传承与坚守,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才越来越多。”尼亚孜·托合提说,自己父母双亡,1986年,上初二时差点辍学,是玉苏普老师夫妻俩资助他一直到大学。

“当时玉苏普老师家里有6个孩子要读书,家庭条件也不好,他联系了学校让我住校,还经常给我带衣服和送饭吃,后来我下定决心也要成为一名像玉苏普老师一样的人。”从阿克苏师范学院毕业后的尼亚孜,如今在乌什县前进镇小学当老师。

这些年来,玉苏普资助的学生有30多个,桃李满天下,其中就有库尔班·尼亚孜,库尔班 ·尼亚孜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在乌什县国庆中学担任语文老师的木塔力普·玉苏普在家里排行老二,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父亲教书的年代,电化教学还没有普及,他就把数学课里晦涩难懂的内容画成彩色图画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很快就能理解。”木塔力普说,如今,教室里都配备电子白板,再也不用“吃”粉笔灰了,学校里不仅有音乐、美术课,学生还可以选修武术、足球等课程。

在三儿子木合塔尔·玉苏普的印象中,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和学生们一起住校,母亲除了教学,还要忙家务,几乎没辅导过他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的功课。“我的功课都是大姐辅导,有时候我觉得爸爸对他的学生比对我还好,跟他赌了好几次气,可他忙得都没发现。”木合塔尔说,自己此前从未想过当老师。

后来,慢慢懂事的木合塔尔看到父亲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去逛巴扎总有人尊敬地喊“老师”,毕业多年的学生还常到家里看望父亲,他从“怨爸爸”变成了“崇拜爸爸”,自己也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高考完,木合塔尔想都没想就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阿合雅镇中学当一名乡村教师。

“我曾经很不明白,为什么外公和父母把基础教育作为他们奋斗的事业。”木合塔尔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长大,对教师这份职业越是崇敬,越愿意拿好接力棒传承这份 ‘初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