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师诊疗手册》和大医博爱基层行

2017年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大家早上好!我先讲讲为什么要组织编写这本《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师诊疗手册》?为基层医生写一部科学适用的诊疗手册,整个思路来源于60年代我刚进入医疗领域所读的《赤脚医生手册》。我读着毛主席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走进北医。

在主席号召下,当时有两个群众创造,党中央及时发现总结并实施了相应两项配套制度。一项是解决当时经费不足问题的合作医疗制度,一项是解决人员从哪里来的赤脚医生制度。这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历史上的医学创举,用相对低的成本基本实现了医疗的公平可及,使广大农村农民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百姓有机会见到张孝骞、吴英恺、林巧稚、王叔咸这些医学大师。同时的一个产物就是那本世界最畅销的医学书籍,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翻译,在50多个国家推广使用的《赤脚医生手册》,也是我学医从医的第一本启蒙教材。

这一次医疗卫生改革,提出要两个移动,一个下移,强基层;一个是前移,重预防,提出将80%的慢病留在基层,因此五年前,我们在开展大医博爱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时,配套提出组织编写适合基层医生使用的口袋书,这是初衷。现在该书已经成系列,已有八万余名医生从中获益,是件实实在在的事。

培训基层医生留下不走医疗队

我微信公众号曾发过情系宽城,魂系阿里两篇文章,我深信,我的灵魂故乡在阿里。这是我的基层情结和西部情结。我是从农村开始的自己的医生职业生涯,大学没毕业前,我在河北宽城县西铺子大队开始接触临床和患者,与赤脚医生一起互相学习,边学边干,完成医学教育。直到1970年毕业,学医的“最高学府”是宽城县医院。工作后,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周总理为落实626指示,曾派出四支医疗队(西藏阿里医疗队、延安医疗队、西双版纳医疗队、河西走廊医疗队)。我非常有幸也是一生荣誉参加了河西走廊医疗队,并作为阿里医疗队大队长,在最艰苦的地方服务当地患者,培训当地医生。这段经历用周总理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当地留下不走医疗队。总理当年反复叮嘱,医疗队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当地基层医生培养好,因为当地基层医生是长期最贴近群众的。

六年前,这次医改中,我随北京援疆办到和田参加医疗援助,央视新闻联播当时采访问我为什么要到基层到和田?我重提当年周总理的嘱托,为基层“留下不走医疗队”这句响亮的口号,号召更多大城市大医院做志愿者,走进边疆,走进基层,走到农村,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当年在阿里工作期间,我在当地组织开办了卫校,培养了一批当地藏族的青少年医护人员。当年培养的这批人一直在阿里工作40多年,去年他们也都退休了。留下不走医疗队,我们做的基层医生慢病手册、培训基层医生等一系列活动,就是这样的出发点。

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

这里我还想强调两点。去年我们在总结前一段工作时,和孔令芝会长、吴处长、盛总等沟通,我们走到基层,查房指导、培训基层医生、编写赠送适用的口袋书,这些都重要,但如何能在基层更有效落实重预防、重康复/二级预防的慢病防控模式,这是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的事。我们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探索配套的慢病管理和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患者管在基层,留在基层。要把慢病管理的理念、预防康复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到位,要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穿戴式技术和工具,和基层医生共同努力,把慢病的预防、随访、后续管理真正做好,把慢病管理的4S店办到基层,办到农村,使更多的百姓受益。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这几年一直讲五大处方(药物、运动、心理、营养和戒烟限酒)。五大处方是身心医学、行为医学、运动医学、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我们的医生培训,要走出单纯生物技术的局限,真正落实五大处方。健康中国2030纲要也特别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近来AHA经过多年研究,把有氧代谢运动能力正式列为重要的生命指征,排在血压之前。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心血管病患者,经过系统康复管理,有氧运动能力如能提高到8METS(指代谢当量)以上,和一个相同代谢当量、没有心血管病的正常人相比,两者死亡风险是相同的;要比运动能力低于他的人,死亡风险低得多。也就是说,即使有心血管病的人,有氧能力提高了,会比没有病但有氧代谢能力低的人活的更长,活的更好,死亡率更低。

因此我反复强调,有氧代谢运动有所有药物和支架等生物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附加的效果。不仅对心血管病,对COPD、高血压、糖尿病,对所有的慢病等都有明确获益。这一点,我们很多人还不理解,也不重视,我们希望未来对县域和基层医生培训时,融入这些十分重要的身心医学、运动等非医疗元素。否则,我们都在生物技术上打转转,融入这些体育运动和非医疗元素,降压降糖药物都会下降,费用会大幅下降。这也是健康中国2030年明确提出要落实的。

最后我讲贵在坚持。我们这项工作已经持续5年,已经从心血管病扩展向糖尿病、神经病学领域,我们也会发动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其中。恩格斯有个著名论断--历史合力论,耀邦同志生前也经常讲到,社会的发展是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有政府、学会、企业、媒体,有各学科专家,还有我们众多的县医院医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来推动中国的慢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改革,真正广造福基层,造福大公众健康,推动健康中国的实现。

(2017年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