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膝连续跪地三次,然后再叩头九次,是为所谓“三跪九叩”之礼,是为最敬重的礼仪。但是这样的重大敬重礼仪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其实都被影视剧忽悠了,在影视剧里,那些小民拜见皇帝和重臣的时候就行这个礼。可是事实是这个礼仪从古代就有之吗?不然!这是从清朝开始才有的。

据《清会典》记载: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这是清朝的规矩,大臣在行三跪九叩之礼后也不会有坐,陈奏或听皇帝宣旨也只能站立,以示对皇帝的敬重。由此记载可见清朝的大臣必须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的,而且在朝上也不能坐着商议家国大事,只能站立,多辛苦!

那么在清朝之前究竟有没有百官要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之说呢?我们看看《明史·礼志》的记载:凡百官于御前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毕,复坐。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得出,明朝的王公大臣在朝上与皇帝商议朝政的时候无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而且还有座位,坐着讨论朝政就显得轻松多了。

那么从古都没有的礼仪,怎么到了清朝就有了呢?原来清朝入关主政,恐汉人对之不尊重,所以就进行了礼制的改革。他们规定,百官除了要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外,还要自称奴才!

对这样的规定,很多饱读诗书的人其实很是反感,认为这有辱千年礼制,可是在清王朝的铁腕压力下,连留发不留头都能忍下来,何况这个礼制。但是也不是举国无人说话,其中也有敢于说”不“,当时有一个进士叫汪德钺,安徽怀宁人,此人博学多才,他就是纪晓岚当主考官的丙戌科进士,纪晓岚对他非常器重,曾夸赞汪德钺:会我点春闱,爱尔雄文陈。竟从万马中,得此千里骏!

当乾隆末期实行跪礼后,汪德钺非常反感而就陈书反对跪之礼,他认为,跪下是对尊严的伤害,一个读书人,一次次下跪丢掉阳刚,久之就会成为一个奴性十足的软人。汪德钺人认为,跪礼不可行,跪礼将读书人那种精气神磨化了。尤其是上下级之间行跪拜之礼会将人心和人性负面化,这关系到了读书人的气节和廉耻,更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不管官位有多悬殊,至少人格是平等的!在那个君重民轻的封建社会里,能破天荒敢提出人格平等,这实属可贵!

汪德钺说:夫拜跪,细事耳,而所关甚巨。自古宗社之巩固,由士大夫之有气节,气节之能植,由士大夫之识廉耻!可是一个微弱的读书人的声音,怎能抵抗清朝制定礼制的决定,这事就算汪德钺力陈也无济于事,三拜九叩就这样定下来了,到了后来西方人在觐见清朝皇帝的时候,他们就不遵守这一套礼制,拒绝向清朝皇帝下跪,清朝廷心里当然十二分不乐意,但是西洋人的坚船利炮让他们不敢坚持!于是对这些西方人改用了“三进三鞠躬”之仪。而对国人,依然一直坚持到满清结束!

文:纳雍赵远鸿

参考资料:文史天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