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春,欧阳予倩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玉洁冰清》,由卜万苍导演,这成为民新公司迁入上海后的第一部影片。1926年,欧阳予倩经卜万苍介绍进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做编导。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1926年,欧阳予倩经卜万苍介绍进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做编导。卜万苍安徽天长人。扬州第五师范肄业。1921年入中国影戏制造公司,从美国籍摄影师哥尔金学习摄影,并拍摄短片《饭桶》。1924年后任大中华、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1926年任民新影片公司剧务主任兼导演。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民新影片公司创始人黎民伟可谓中国纪录电影史上第一个重要人物。前身是1921年由黎民伟 、黎海山、黎北海筹组的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1923年在香港正式成立民新影片公司,由黎海山任经理,黎民伟任副经理,以拍摄新闻片为主。1926年迁上海。彼时,上海拥有了包括明星、天一等著名公司在内的上百家影业公司,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有东方好莱坞的说法。黎民伟同学上海注明珠宝富商李应生的参与,使得上海民新公司一挂牌,就显得资力雄厚,品相大气。除了李应生、黎民伟两大股东外,邹鲁、杜月笙也分别高调入股,在上海电影界震动很大。公司大本营设在杜月笙的一处位于杜美路38号的公馆内,占地11亩,营建了两个大玻璃摄影棚。黎民伟一家和李应生一家都住在公馆内,生活、工作两方便。遵照黎民伟授意,欧阳予倩起草的公司宣言,明确申明:宗旨务求其纯正,出品务求其优美。体现出:超迈之思想,纯洁之道德,敦厚之风俗。在绝大多数公司竞相角逐商业片的上海滩,黎民伟不改初衷,又把自己的电影产业置于市场的险境。对此,黎民伟心知肚明,但他无法强迫自己改弦更张,他由衷地想拍干净的电影,想拍有良知的电影。他仍然执拗地不想放弃“电影救国”的理念,依旧把那帧条幅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最显眼处,尽管那常常在绝大多数电影公司制片人眼里显得幼稚而苍白。除摄制影片外,还承办代理拍片、冲洗、染色和放映等业务,并开办民新影戏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1926年春,欧阳予倩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玉洁冰清》,由卜万苍导演,这成为民新公司迁入上海后的第一部影片。剧本写了大学生黄伯坚与渔家女历尽艰辛结成良缘的故事,表达了他对高利贷者的憎恶和对贫苦渔民的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欧阳予倩扮演市侩

《冰清玉洁》是一部黑白老电影,影片长度70分钟。编剧:欧阳予倩;导演:卜万苍;主演:李旦旦、刘玉珊、龚稼农、汤杰、沈丽霞、欧阳予倩;摄影:梁林光。《玉洁冰清》讲的是富翁钱维德女儿钱孟琪倾慕账房先生黄发渊之子黄伯坚,钱父放高利贷为挽救倒闭的钱庄,黄伯坚却因鄙视其父盘剥而有意疏远钱孟琪。黄伯坚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得到省长称赞。钱维德见黄伯坚年轻有为,要将女儿钱孟琪许配给他,但被黄伯坚拒绝。黄发渊因感钱家对他有恩于是强迫儿子择日迎娶,黄伯坚胸中郁闷遂骑车到郊外散心,不慎坠车摔伤,被渔民孔逢春的两个女儿搭救回家。在孔家父女三人悉心照料下,黄伯坚康复,并与孔逢春长女孔素仙相爱。钱维德得知他的冷漠,要求孔素仙一家迁往他处,并中断了对黄家的资助。于是黄伯坚怒砸钱家匾额,逃往上海,著书度日。钱孟琪寻到他并暗中买下他的书稿,以增高他的社会地位。黄伯坚知道后把二十万书稿钱还她后离去……困境下的黄伯坚去找表姐黄文婷借钱,表姐因为没钱,却介绍了女友郑非自己的上司给他。刚来上海的郑非爱上他并和他发生了关系。黄伯坚钱没借到,却惹了桃花祸水,黄伯坚为此很失落。郑非是一个发动战争研制核武器的人,她为得到黄伯坚的爱而不惜一切代价。惹了麻烦的黄伯坚为了逃避郑非的追慕而逃到乡下去找孔素仙,他终于见到了爱的人,并沉浸在和她私会欢爱的快感中。可是郑非却带人赶来,孔素仙被郑非绑架后迫害至疯。黄伯坚昏迷死去,赶来救他的钱孟琪也遭到绑架。黄伯坚苏醒后执意与孔素仙相好,于是黄伯坚被情急嫉妒的郑非所杀。其被杀后郑非将弟弟整容成黄伯坚并将黄替换。不久,银行主理钱孟琪弟弟钱孟国被借贷人郑非害死,银行遭劫多人被杀账目被毁。钱孟琪十分伤心,她劝说父亲将所有债据还给借债人,父亲十分忧愤,说借贷是发展金融救国的唯一出路。父亲委屈她劝说的话自杀死在了弟弟坟前,贷券飞散四处,这些贷款单却都是发动战争的郑非暗派人去向银行团伙贷的。在埋葬弟弟的地方,孟琪见到因思念黄伯坚致疯的孔素仙。她为了帮助孔素仙恢复神智以孔素仙的名义写信叫黄伯坚到洞庭山相会。在钱孟琪的巧妙安排下孔素仙终于见到黄伯坚,钱孟琪帮助她求了神医治愈终于使孔素仙神志恢复清醒。钱孟琪腾出一套豪华私宅当新房为黄伯坚和孔素仙操办婚事,婚礼上有人告诉钱孟琪郑非团伙贷款的同谋正是新郎黄伯坚。可是突然传消息给她的政府经济官员被当场飞来的暗枪打死。黄伯坚和孔素仙幸福结合,钱孟琪却孤楚落寞思绪万千,永伴她的却只有一只孤鸢,伴她飞去成为和平幸福的使者……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玉洁冰清》表现对唯利是图的市侩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欧阳予倩自饰市侩钱维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常到银号里观察掌柜,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演得相当成功。这部影片曾在苏州太湖洞庭山拍摄外景。他渐渐学到了一些摄影场的知识,并经常到暗房看洗片印片,学习影片剪接。后来他在《电影半路出家记》里说:“《玉洁冰清》拍完,我算是上了电影的第一课。” 当然,作品也有明显的缺陷,如作者后来所说的:“故事的安排,在当时社会里是很少可能性的……,只表现着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幻想”。

《玉洁冰清》,被江苏省“电审会”评为“志趣纯洁,描写黄伯坚处势利社会中,独能抱定富贵不淫之精神,历尽艰苦,以与环境相抗,钱孟琪虽出豪家,独能不染尘垢,处处为伯坚谋,为老父计,用心良苦,于二房东之厄于经济时,又能以恕道待人,尤足风励末俗,艺术方面,亦多可取”。《玉洁冰清》开创了中国电影实景拍摄的先河。上映后,一炮打响,为民新名利双收。导演卜万苍一夜成名。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百年巨匠·话剧篇》开机仪式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摄制组采访蓝天野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摄制组采访濮存昕

监制 / 渊默、大白

编辑 / 小西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纪念“五四”,想起鲁迅…… | 阎晶明

百岁老人宋平为《百年巨匠》题字

台北故宫举办张大千120周年纪念大展,堪称豪华!

巨匠轶事 | 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联袂《江山如此多娇》

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巨匠文选 | 鲁迅:倘若只看书,人便容易变成书厨

巨匠轶事 |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鲁迅之子周海婴用镜头定格的历史瞬间

林郑月娥接受《百年巨匠——饶宗颐》专访

走近巨匠丨傅抱石的四次写生足迹

走近巨匠丨杨廷宝:能书擅画的建筑大师

己亥迎春 | 张大千、齐白石……画过的《岁朝清供图》

己亥话猪 | 徐悲鸿画墨猪,浓淡刻画,趣味十足

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辈子追随石涛

走近巨匠 |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走近巨匠 | 潘天寿曾经如此评价石鲁

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李小琳:钦佩于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开国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门城楼?

《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

走近巨匠 | 沈尹默:书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为一代大家?

巨匠轶事 | 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巨匠轶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后一次出门,再没回来

关于我们

走近巨匠 | 欧阳予倩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筑篇拉开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8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纪录片重点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纪录片、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丛书(10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