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分类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 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照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体描绘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单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当然,从广义上来说,人像摄影拍的是人,它也属于人物摄影。 人像摄影以刻画和描绘被摄者的外貌与神态为自己的表现任务,应人物相貌鲜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记录摄影

王正义拍摄的《沙尘暴袭京》记录摄影图集(10张)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

艺术摄影

随着摄影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 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十九世纪后半页,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一们艺术功不可没。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商业用途而开展的摄影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商业摄影,广义上就是未发布商品或者撰写故等进行的摄影类型,这种类型在时下的摄影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

水墨(风格)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现市面上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按题材,可以分为风景和花鸟,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

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验的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 五彩水草玛瑙雕件《子龙》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摄影大赛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开始于1917年的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又称荷赛,是1956年由荷兰三位摄影家发起创立的基金会支持的,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并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广泛兴趣,传播信息并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四十年来,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近万幅作品参赛,比赛项目发展到9类19项,是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大赛;

哈苏国际摄影奖

哈苏基金会是由厄纳和维克多·哈苏捐赠的遗产于1979年建立的。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和摄影领域的科学教育和研究。该基金会每年都拨款资助众多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哈苏国际摄影奖;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1年,中国首次按照国际规格创办的“平遥国际摄影节”,使平遥古城独特的风貌、古朴的民风以及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交相辉映,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丹麦、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著名摄影家参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出乎预料的轰动效应。

2010年“在湖南首次举办“光影之星”摄影大赛,无论是摄影界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都可以参加比赛。

代表

达盖尔与摄影馆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于1854年他开设了自己的摄影馆,到1860年转化为沙龙形式,在达盖尔的摄影馆中曾有相当数量的名人拍过照片,如大仲马、法国作家雨果、维克托·玛丽等人都拍摄过肖像。后来还成功的从热气球上拍摄到了巴黎的市容。

摄影用光

光线主要包括四种特性——光线的强度,光线的性质,光线的方向性,光线的色彩。 我们主要讲一讲光线的方向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和地光照明。

1、顺光照明:这是一种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用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2、侧光照明:侧光照明的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产生的明暗变化显出立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3、逆光照明:它能够形成剪影,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4、顶光照明:顶光照明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酷热感,在人物的眼眶、鼻子和下巴下面造成浓重的投影,对人物的形象起着丑化作用;

5、地光照明:地光照明会造成从下往上的“鬼光”效果,经常会用于消除顶光等照明造成的阴影。

摄影测光

多区域测光

多区域测光也叫评价测光,它是将画面分割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多区域测光方式往往优先考虑被对焦的主要目标,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需要获得正确曝光的部分。有了多区域测光,即使是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也会轻易获得准确的曝光效果。所以多区域测光是当前比较先进、流行的测光方式,也是当前高等级自动照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大多数相机普遍采用的测光模式,应用也比较广泛。中央重点测光意味着曝光读数受中央区域的影响最大,受画面四角的影响最小,通常中央重点测光对画面中央2/3的部分比较敏感(具体范围依照各种不同品牌的相机的而有所差异),某些相机对画面的底部予以重视,以减少天空对景物的影响,在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棋式,但如果画面主体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便有可能引起测光的误差。

点测光

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测光。点测光模式用得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现场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如逆光下,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准,太亮时主体人物成为剪影、画面发白没有层次或者是太暗看不出细节。

摄影技巧

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耐心,以及一些必要知识。

所谓“摄影”,就是对一些景物的局部或者全部进行拍摄,以被摄物体的独有特征之美来吸引观众。但在拍摄时近景时,通常由于相机离被摄物体很近,所以很容易因为相机的举握不稳定而影响像质。不过你可以通过购买一些适当的器材来克服这些问题。拍摄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1、使用三角架 你必须将你的相机安装在一个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机的晃动。尽量的将相机靠近被摄物体,并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阴影;

2、调焦轨 虽然它不是拍摄时的必备品,但是调焦轨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特写镜头。调焦轨能够使相机以非常小的增距沿着X和Y轴线移动,能够精确的控制相机的位置和画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动三角支架来达到理想的位置则是非常麻烦的;

3、使用快门线即使你已经将相机安装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门的时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机产生晃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使用快门线;

4、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在拍摄时,当被摄物体的背景为黑色,那么就能够使拍摄出来的图象看起来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别是当被摄物体的色彩很浓的时候;

5、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个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张铝箔包在卡片上,将光线反射在被摄物体上,以照亮物体上的阴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张卡片出现在被拍摄范围内;

6、一定要有耐性 有时候,即使是一阵微风也会使拍摄到的特写镜头出现模糊的情景。在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风过了之后再进行拍摄。同样的,在户外拍摄时,当天上的云将太阳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后再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比多云时拍摄的照片的色彩更鲜艳、明亮一些;

7、运用好构图,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于构图,他已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他认为:“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只凭自己的功力去化解。关于相机在构图中的位置。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那么相机只是你眼睛的延续,再没有其他意义”;

小雅各布斯还认为:“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因此,怎样构图,和怎样选择主体、光线、色彩一样,也能成为一个摄影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基础。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 “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

8、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例如拍摄夕阳下的高楼大厦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欠曝形成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9、关于摄影坛里“宁过勿欠”与“宁欠勿过”的两种曝光原则,各有各的观点,两者都有为数不少的支持者。顾名思义,“宁过勿欠”指的就是“宁可过曝也不可欠曝”,只要曝光直方图不超出右边界,就可以放心地过曝,这样反而能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干净细腻,并且感光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宁欠勿过”指的是“宁可欠曝也不可过曝”,因为欠曝带来的图片不够亮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后期PS补救回来,而一旦过曝、丢失细节,拿什么软件都难以解决了。 

2017锡耶纳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欣赏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世界尽头(摄影师:Alessandra Meniconzi)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野生大熊猫(摄影师:Ami Vitale)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暴风雪(摄影师:Michele Palazzo)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沙丘鹤(摄影师:Randy Olson)

一群沙丘鹤在紫色闪电中飞翔。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冰(摄影师:Marcin Dobas)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牛皮糖(摄影师:Aristeidis Apostolopoiulos)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喙(摄影师:皮塔·萨博)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乌鸦(摄影师:Jack Savage)

电车车顶的乌鸦,和车厢里打瞌睡的老妇人。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冲浪的唐纳文(摄影师:Rodney Bursiel)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路德维克(摄影师:Pedro Armestre)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地球中央(摄影师:Enrico Fossati)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小海豹(摄影师:Filippo Borghi)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怪兽(摄影师:James Smart)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乌干达的孩子(摄影师:Ya Kuang)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自拍(摄影师:Jelena Jankovic)

两个人在拥挤的人群中自拍,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机屏幕。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攻击(摄影师:Sergey Gorshkov)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我在这(摄影师:Joao Taborda)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阿萨巴斯卡洞穴(摄影师:Juan Pablo De Miguel)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冰上美梦(摄影师:Roie Galitz)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游戏场(摄影师:Wenpeng Lu)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青蛙王子(摄影师:Yannick Gouguenheim)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槟榔果(摄影师:Yousuf Tushar)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达莎(摄影师:Alexander Vinogradov)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超人(摄影师:Jason O'Brien)

“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二)

皮划艇(摄影师:Ian Macnico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