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核芯互联,中国芯,世界芯!”

这是每一位新入职核芯互联的员工都会收到的录用通知书中的一句话。和当今浮躁的商业氛围不同,这里快速集结了一群年轻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在中国芯片事业被外国堵截的困境中,满腔热忱又埋头苦干,快速开拓出了一条创“芯”之路。

唯快不破,芯片敏捷设计

在前仆后继的中国造芯浪潮中,核芯互联凭什么脱颖而出?

据了解,核芯互联采用模版元编程(Template Meta-Programming)和高层次综合(HLS)的设计方法,统一芯片性能模型和RTL实现,高度可配置化,使芯片的研发速度提升10倍。在此基础上,核芯互联打造了芯片生成器、算法编译器与软件迁移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芯片开发自动化生成平台,结合相应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各个垂直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快速研发和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速的设计与迭代意味着快速的优化并赢得市场先机。众所周知,以往的芯片设计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使得很多垂直领域的芯片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随着5G 的爆发,越来越多的终端应用与芯片需求显现,核芯互联的芯片敏捷设计能力正是瞄准新兴市场,打破了以往芯片设计链路瓶颈,从底层技术方法上做的一次技术创新。

架构创新,为垂直行业打造专属芯片

目前,核芯互联通过软硬件协同开发实现芯片架构创新,根据算法,软件需求,定义芯片架构,同时结合芯片敏捷设计,可为垂直行业用户极速打造专属高性能芯片,目前已与航空航天、石油、电力与化工等行业的多家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

热血集结,为中国芯片而集体创业

核芯互联的logo创意来自紧紧拧在一起的中国传统鲁班锁,即发源于中国建筑独有的榫卯结构。“核芯互联”名字本身则有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意,通过芯片,真正地做到万物互联而为一。

正像这个名字的美好愿景一样,公司的创始团队可谓在为中国造芯的背景下,一呼百应,群英汇聚——创始团队汇集了众多来自清华、北大和北美名校的高端人才,并拥有来自华为、中芯、英伟达、AMD等公司多年业界经验的行业精英,还包括院士顾问一名,国家千人计划顾问2名。

核心互联联合创始人

联合创始人&CEO胡康桥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同时也是美国莱斯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原莱斯大学集成电路实验室研究员,曾任美国AMD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在这样优秀的背景和技术实力下,胡康桥一直强调:对于核芯互联,我们是集体创业,许多伙伴都是在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下迅速地集结在一起,核心创始团队有9人之多,其中部分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系07级无75班,还有一些人加入的时候是普通员工,后来也变成了核心成员。我们强调英雄不问出处,相比于学历背景,更关注一个人的能力和持续成长的潜力,以及持续创新的意愿。集众家所长,一起把这件事(芯片)做成。

技术创新与芯片赶超之路非一朝一夕之功,相信未来核芯互联将继续秉承务实、创新、专业的精神,创未来世界,造当今所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