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歼-20VS苏-35?空中格斗哪家强

近日,网友偶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某机场拍摄到了中国空军涂装的苏-35战斗机。一时间,诸如“中国空军接装新一批苏-35”、“苏-35将成为中国空军下一代顶梁主力”之类的评论充斥网上,更有“苏-35较歼-20更为优越”的说法。

图为在西伯利亚偶然亮相的中国空军苏-35

而在这些观点当中,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就是认为加装了矢量喷口(TVC)的苏-35将拥有远高于歼-20和其它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动性,并因此达到“吊打”后者的地步。然而,机动性乃至更玄乎的“超机动性”在现代空战当中的重要性真有想象中那么高吗?

航展上的Su-35尾部特写

老四代机VS三代机升级版众所周知,战机只有在获取了敌机的信息之后才能发动攻击:目视看到敌机、雷达显示器标定敌机、地面指挥所报告敌我相对航向角和高度距离,都算是敌机信息的具体例子。而在军用航空器朝着隐身方向发展,导弹越来越刁钻、战场和电磁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等必然前提下,无论是单纯的雷达显示器,还是地面指挥站,都已经不足以令飞行员“清楚地”认知到敌我乃至环境间的相对情况。

图为新亮相的歼-20飞行员配装的新型头盔显示器

因此,第四代战斗机除去隐身、超音速巡航等硬性指标之外,实则还要改进自身感知外界的能力,以及将信息良好地传递给飞行员,并替代飞行员进行部分思考的能力。

图为BAE公司对未来战斗机飞行员传感器系统的设想,其画面要求可能比战机游戏还要直观

反观苏-35,其的格斗场景被严格设定在了亚音速区段,但歼-20是一款能够进行跨音速大角度机动的典型第四代战斗机,其气动的“干净”程度要远胜于苏-35,自然在格斗战中根本不会给苏-35留机会——三代构型和真正的四代构型之间的差距,并非是一两台矢量推进发动机所能够弥补的。

因此,歼-20在面对苏-35等典型“3.75代”战斗机时,不仅在接战之初有“藏得住”的优势,能够先敌发现采取攻势占位,更能依靠着良好的跨-超音速机动性和能够让飞行员建立直观印象的头盔传感器,始终将苏-35置于“看不见,追不上,打不着”的位置。即便被拖入近战,歼-20飞行员的负担也要远小于苏-35。

图为挂载L-265M“西比瑞-M”电子战吊舱的苏-35

苏-35的超机动 尖货还是鸡肋和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苏-35的诞生并没有被打上 “超机动”的烙印。从三翼面的苏-30MKI和苏-35,再到登峰造极的三翼面+矢量推进711号苏-35(又称苏-37)和前掠翼苏-47,这些战机的设计无不是以重视机动性作为其“金科玉律”。

苏-37战斗机

苏-35战斗机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重视格斗”或“格斗制胜”的设计理念,事实上贯穿了苏/俄战斗机的设计,走进了周期长达二十年的“超机动死胡同”。而看似“返祖”的苏-35S/SK,则正是俄罗斯战斗机发展至今最为成熟的新产品,没有之一。

图为“西比瑞-M”电子战吊舱的内部构造细节

但事实上,科技升级后的苏-35一不留神又进入一个新怪圈。诸如“飞火推一体化航电系统”(飞控、动力、火力一体化整合)、光学/雷达多信道外部感知能力等新装备,本来应该是四代机的标配,但苏-35也有幸“尝鲜”。

苏-35S装备的由NPK-SSP公司研发的OAP 分布式红外成像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再有像苏-35拥有的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红外/可见光威胁逼近告警系统,能够在10公里外发现正在发射/飞行状态的肩扛式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的发现距离则为30公里,大型地空导弹则为50公里——仅此一项改进,就足以让苏-35的生存性能较苏-27超出数倍不止。但问题来了,如此强的远距离侦测、攻击能力,那说好的超机动格斗呢?岂不是要变成花拳绣腿的无用功了!

图为打开主武器舱的歼-20原型机

而在歼-20尚未普及到全军的如今,换装一部分过渡机型是必然需求。且90年代自俄罗斯引进的苏-27SK也已接近寿命极限需要替换,而苏-35也的确不失为三代机换装四代前的过渡优选型号。日前,苏-35伴飞轰6K双向飞越巴士海峡,正说明了苏-35已成为我军战斗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