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句俗语,也对此表示深信不疑。的确,如今盛行的一些“富贵病”,例如糖尿病、痛风等,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因此医生常常嘱托这些患者:饮食要清淡。

但许多人就会很迷惑,饮食到底怎样才算清淡?不吃肉,只吃素?不不不,小编告诉你的是:饮食清淡不代表不吃肉,每天只吃素反而会对于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健康的“粗茶淡饭”并非主食只吃粗粮、不吃肉或完全吃素。

“淡饭”实为素荤搭配

字面上,所谓“粗”指的是粗糙、简单。在我国茶文化中,“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口感苦涩,但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物质较多,有抗衰老、降血脂、调节血糖等作用。从健康角度来看,适量的粗茶对身体是有益处的,而且更适合老年人饮用。“淡饭”则是因为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常常无盐下菜,所以称之为淡饭。

如今很多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其实是不全面的。“淡饭”既应该包括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虾、瘦牛肉、羊肉等。所以,对“粗茶淡饭”的正确理解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均衡膳食。饮食习惯要清淡,少油少盐,并适量饮茶。

长期吃素是一种偏食

现代社会多追求以瘦为美,一些明星也提倡全素饮食,引得不少年轻人跟风食素。我们认为,让一个之前正常饮食的年轻人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转为素食,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大家知道,人体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而坚持粗茶淡饭最容易缺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12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疲劳、肌肉功能差等症状,导致舌炎、红细胞减少、心功能降低和生育力下降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造成不可逆损伤,特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伤害最大。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与大脑发育、心血管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抑郁症等多种非传染性流行病密切相关。

因此,选择素食的人群更要认真对待和设计饮食。若膳食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会使摄入的蛋白质相对减少,长时间可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素食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豆制品,大豆蛋白是优质的植物蛋白,素食者应适量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另一方面,长期吃素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风险。铁的来源分为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的铁主要来自动物血、红肉及肝脏,是非常好吸收的,而植物性食品的铁的吸收率非常低。

此外,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也是动物性食品,而胆固醇是制造性激素的基本原料。因此,长期吃素还会影响生育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食素也是一种偏食,长期偏食导致的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不光是年轻人,老年人也最好别只吃素,因为更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等问题,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处于生长期的幼儿和青少年,若长期摄入素食的比例过大,蛋白质及脂肪摄入不足,会增加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等风险。

因此,现在的“粗茶淡饭”与资源匮乏时代的“粗茶淡饭”并不相同。一言以蔽之,健康的“粗茶淡飯”,其核心是做到营养均衡,合理分配每餐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