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7年的清朝宣告灭亡。经磋商,南北和议代表达成《清室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清室可继续住在紫禁城,保留宫内执事人员,由新政府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供养。这样一来,紫禁城仍保留了将近两千宫女。

宣统退位后,皇帝威信尽失,宫女太监便和侍卫们内外勾结,偷偷将宫里的宝贝送出宫外。1923年6月,建福宫又发生大火,溥仪怀疑怀疑是宫女太监们所为,于是下令遣散,仅留下一小部分。1924年,溥仪也被赶出来了,紫禁城被改为博物馆,不再为皇家所有。

宫女们被遣散出宫,相当于断了她们的生路。她们自小入宫,只为谋一份差事,没有一技之长,生存都成了问题。在当时的中国,宫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普通老百姓,要想谋生,比普通家庭的女子更为困难。

首先是年龄问题。清室选秀女的标准非常严格,多为15岁以下的年轻女子,最小的才十一岁。从清帝退位到被赶出宫,她们中间最小的也二十四岁了,在当时普通早婚的社会背景下完全是老姑娘,姿色再好也没人愿意娶,除非是嫁给穷人或老头。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图个温饱。

其次是思想问题。她们自入宫后,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千年帝制被推翻,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她们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与社会严重脱节。

最后还有身份问题。宰相家的门子还七品官,她们在宫里虽然是下人,但也自认为高人一等,比起普通人家的女儿来高贵的多,不愿意低头,高不成低不就,地位尴尬。深宫内院断送了她们的青春,红颜弹指老,令人惋惜不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