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面对众多互联网金融或者五花八门的投资产品手无足措的时候,银行理财总会成为一个自认为“绝对靠谱的选择。

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于银行总有一种莫名的“雏鸟”情结:

“不管怎么样,钱放在银行理财总归没什么问题吧?”

然而,这份传统的“安全感”早被各种各样的新闻打破了。这不近日都市现场就报道这样一起新闻:

2013年3月,王女士在某银行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投资的期限是5年。因为产品收益是根据两只股票的涨与跌进行浮动的,出于风险意识,王女士对产品有质疑。

但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向她承诺100%保本保息,无风险,并且5年可以收益50%。出于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王女士便打消了疑虑。

管好你的钱袋子!75万收益变3万7,你以为银行理财就安全了?

来源:都市现场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女士却发现这两个挂钩的股票一直在跌,她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想在保证本金的前提下提前赎回,但理财顾问告诉她,如果当时赎回会亏本,让她继续等待。

今年3月,也就是产品5年期限即将到期前,王女士接到了银行的赎回通知。然而在看到受益时,王女士却觉得自己被“骗”了!

因为 这个理财产品5年的收益只有3万7千多, 与当初销售承诺的50%(75万 之间的差距太大,让她难以接受。

于是王女士找到了银行,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她,她的问题并非个例且当初给他办理产品的人已经被停职。

管好你的钱袋子!75万收益变3万7,你以为银行理财就安全了?

图源:都市现场

很多人觉的既然银行推荐我买了这个理财产品,并且还承诺我保本保收益,那么银行就得说到做到。甚至到时候发现收益并没有那么多,就去银行闹。

但结果呢,一般情况先下是没有用的,尤其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理也没有地方去。所以与其仰仗别人,不如信赖自己,平时多学点理财知识,比啥都强~

以下三个银行理财风险一定要知晓:

1、理性看待高收益

银行理财并不是银行存款,理财不仅有风险,也有固定的封锁期。在这期间,所有购买资金不会为你所用。并且高收益的数据背后,一般都暗藏着“预期”二字,也就是说这些理财产品都会有个收益区间,到期收益率要根据标的资产在观察期内的表现来定。

这一点,要在购买之前做好功课。

2、分辨是银行自己的产品还是代销产品

很多保险公司、私募等其他金融机构都会通过银行代销,但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里,就会出现银行工作人员为了高拥金,刻意隐藏风险放大收益的情况。

16年南京银行就曾曝出一款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银行在推销的时候声称“中低风险、稳健增值”、“半年绝对回报13%”等字眼,但结果期满却大幅亏损了15%,实际上投资者购买的并非银行理财,而是银行代销的基金。

所以大家在投资前,一定要另外,对于存单变保单这种情况,也要注意。还是那句话,理财就到专业的撩菜公司买,保险就到专业的保险公司买。

3、警惕假理财产品

17年上半年某银行被曝出卖“假理财”的事件,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此支行行长称所卖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伪造出来的产品。

如何防止被骗呢?简单一种方法,就是在银行工作人员向我们推销理财产品时,我们就可以索要产品的“登记编码”,然后再中国理财网占进行查询。尤其在面对不合理的高收益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管好你的钱袋子!75万收益变3万7,你以为银行理财就安全了?

另外,今年5月1号,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出台,银行已经不再保本保收益了,这不仅是在给各大机构敲警钟,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回归投资本源。

对于理财产品,我们要做到:懂了再投,不懂别投;盈亏自负,对自己的钱负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