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的杨娟女士五十多岁,外形上颇为珠圆玉润。为了能有更加匀称修长的身材,她专门给自己制定了减肥计划——每天晚饭后在健身步道上暴走个几公里,再和邻里伙伴约着跳跳广场舞。

谁曾想,近半年过去了,她的减肥效果尚未达标,脚底板却开始频频作痛起来。医生诊断后告知: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在作祟。“原本想着运动减肥,怎么反而还伤了身体呢?真是得不偿失。”杨娟有些后悔。

广场舞“跳”出疼痛?或许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专家:运动仍需坚持,可选择避重就轻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在医学上被称为‘足底筋膜退变’,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脚后跟‘骨刺’。”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邱小明告诉记者,足底筋膜炎临床表现为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加剧。

邱小明介绍,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凡是产生负荷作用于足底的活动,一旦连续高强度,都有可能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诱发足底筋膜炎。以杨娟为例,她这个年纪的市民对广场舞的热衷尤甚,跳舞反复的小创伤及过度紧张便容易引起该症状。“除了广场舞外,过度跑步、快走、爬山等项目也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扁平足、高弓足也是病因之一。此外,常年穿高跟鞋的朋友也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如何治疗和预防?

很多人以为足底筋膜炎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脚部劳累,休息一下就会好,其实不然。如果对病情不重视,长期下来足底筋膜炎可能形成慢性炎症,需要进行封闭治疗和理疗,甚至手术治疗。

那么,针对足底筋膜炎,如何对症下药呢?“一般都采用保守治疗。患者自身要做以下几点:保持体重稳中有降;找一双舒适的鞋子;严格区分‘劳动,运动和锻炼的概念’,少劳动,适量运动,正确锻炼;有病及时就医,勿依赖保健品。”邱小明强调,骨科疾病都以休息为基础,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养”。

此外,若是病情较为严重,则需尽快就医,由医生开具外用药对症处理,同时配合物理治疗,治疗2-3周症状仍然明显可以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几个窍门帮助缓解足底疼痛

针对足底筋膜炎,专家建议重新考虑锻炼方案。患者仍需坚持运动,但要避开对足底冲击力较强的运动。可以尝试骑车、椭圆机等一些冲击力较轻的运动。

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经常拉伸双脚。典型的小腿拉伸动作就能伸展足底筋膜,在起床之前就可以做这个动作;还可以练习用脚趾卷毛巾和用脚趾捡玻璃球(或是任何大小差不多的东西),简便易行;偶尔闲暇之余,坐下用脚轻踩球状物件,脚底轻轻滚动,按摩刺激足弓也是不错的方法。

邱小明强调,在运动过程中要有耐心,足底筋膜炎有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年才有所好转。患者需要坚持治疗,不要半途而废,避免复发。

本报记者 洪 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