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便面博物馆。割草机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提起博物馆,你的第一反应是古老的恐龙骨头、充满年代感的字画瓷器,还是庄严肃穆的气氛?其实,在全球有不少“画风突变”的博物馆,收藏着各种怪异但又令人眼前一亮的宝贝。在这些脑洞大开的展馆里,你也许会吃惊、会感慨、会害怕,但一定不会感觉无聊,因为里面的展品可以满足你的视觉、味觉和触觉,总有一款能搅动你的内心。

炸薯条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Friet museum

位于比利时的炸薯条博物馆,坐落在有“炸薯条之乡”称号的布鲁日。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可以追溯至14世纪,这栋超过700岁的二层老楼因为薯条依旧充满年轻的活力。博物馆里展出了关于土豆的培育传播历史、关于土豆的奇闻轶事和炸薯条的工具和烹饪秘籍等。开设炸薯条博物馆的是一对比利时父子,他们希望能将源于比利时的炸薯条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都爱上这一美食,于是创办了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Friet museum

在博物馆刚进门的位置,有一个类似太空天体悬浮在宇宙中的装置,这个“镇馆之宝”其实展示的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土豆,五颜六色的土豆在经过1万多年的培育优选,成为了今天可口的餐桌美味。整个博物馆的色调也是以刚出锅的薯条色为主,淡黄色的墙体似乎在向所有参观者强调比利时悠久的炸薯条历史。在参观结束后,你还可以到博物馆地下室餐厅品尝每天现炸的薯条,感受一下嘎嘣脆的薯条在口中留香的体验。

打鼾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Schnarch museum

在德国的阿尔费尔德小镇,有一个专门研究打鼾的博物馆。这座由睡眠障碍专家约瑟夫·亚历山大·沃思创立的博物馆,搜集了打鼾的各种声音和方式,以及治疗打鼾的药物,还有打鼾的名人们。在馆藏的“打鼾名人录”上,你能看到关于那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们或真或假的打鼾趣事。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因为丘吉尔打鼾声惊天动地,丘吉尔的夫人必须佩戴特别的绝缘器才能入眠。作曲家约翰尼斯·勃拉姆斯、爱因斯坦都是鼾声如雷的人,古希腊传说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是打鼾的“创始人”。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Schnarch museum

博物馆里还有400多种防止和治疗打鼾的工具和设备,这些防鼾神器更像是“刑具”:从简单的鼻夹子、鼻贴片,到用皮带勒住下巴防止张嘴打呼的面具、特制防鼾服装,甚至电击器,可谓应有尽有。沃思博士介绍,自己创立这座博物馆是希望人们能对打鼾这种疾病引起重视,并集思广益寻找治疗方法。

方便面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Cup Noodles Museum

日本大阪的方便面博物馆可谓近些年在社交媒体上的爆红打卡地了。1958年,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鸡肉拉面”,随后成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推广方便面。1971年,日清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杯装即食方便面 “CUP NOODLE”,随即风靡世界。方便面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方便面之父,1999年,大阪政府在安藤百福发家创业的大阪池田市开设了方便面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Cup Noodles Museum

博物馆里不仅展出了日清品牌旗下的方便面,其他国家的方便面也能在馆里看到,包括咱们熟知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等。博物馆还设有方便面工厂,你可以自己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制作方便面,并设计包装。当你参观完来自各个国家、铺满一整面墙的方便面后,再吃上一碗自己制作的热腾腾方便面,吃货之心一定能得到最大满足。

马赛克之屋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La Maison Picassiette

法国巴黎西南方向约7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沙特尔的清幽小城,城中有一处被称为“百万碎片之屋”的地点,是很多文艺青年们的最爱。这几栋由数千件陶器和碎玻璃组成的屋子,就像一件色彩斑斓的马赛克艺术品,令人惊艳。屋子的名字(La Maison Picassiette)十分耐人寻味,“Picassiette” 在法语中可拆解成“Pique(偷)”和“assiette(盘子)”,于是有人戏说,屋子是“变废为宝”的非凡杰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Picassiette”是为了纪念“Picasso Assiette(毕加索·皮卡西特)”。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La Maison Picassiette

1930年,屋子最初的主人雷蒙德·伊西多尔修建这几栋房子,在居住了几年后,伊西多尔决定对屋子修饰一番。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散落在野地里的彩色瓷器、陶器和玻璃碎片吸引,打磨一番后,贴在了墙壁上。在后来的30年时间里,伊西多尔用超过15吨的碎片,把家中的地板、天花板、家具、花园全都贴上了这样的马赛克,直至1962年才完成这个作品。两年后,伊西多尔坐在自己搭建的马赛克花园里安静离世。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了如此与众不同艺术品的匠人,沙特尔政府将这座马赛克之屋列进了城市纪念馆名录中。

分手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分手这样略显沉重的字眼,听着就让人觉得很悲伤了,居然还有专门为了“纪念”分手而开设的博物馆。在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市,就有这么一家令人感慨万千的博物馆。一对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情侣在经历了分分合合后,两人决定为这段感情留下痕迹,纪念曾经的爱与被爱,在2006年创办了分手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来自公众的捐赠,撕碎的信件、成对儿的马克杯、一张合照,甚至一根未燃尽的香烟,每一个背后都有着故事的物件都能成为展品。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一则简短的启示:“无论是和平的、愤怒的,还是怨恨的、遗憾的分手,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分享过去的心碎、珍惜现在的安宁和畅想未来的被爱。”

头发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Avanos Hair Museum

阿瓦诺斯是土耳其卡波多西亚地区的一个小镇,有着几千年的陶器制作历史。然而,近几年,一座奇特的博物馆将这座古老的小镇重新拉回到公众的视野中。一位名叫切泽·加利普(Chez Galip)的陶艺师在一个洞穴也是他的工作室里,建造了一座头发博物馆。据说,一位女性挚友和加利普告别时,他非常伤心,加利普希望能留下一些可供思念的物件,挚友闻罢,剪掉一绺头发给加利普当做纪念。加利普将这绺放在工作室里,并把这个故事告诉所有路过的客人。被故事感动的女性也会留下一绺头发,慢慢的,博物馆里就收藏了超过16000位女性的头发。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Avanos Hair Museum

每一绺留下的头发旁边都标注了主人的姓名和地址,每年,博物馆的现任馆长会从中随机挑选一些头发,并邀请头发的主人回到博物馆故地重游。不少游客在参观完后表示,洞穴里昏黄的灯光照在满是头发的墙上,整个气氛有些诡异,令人有些后背发凉。

割草机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British Lawnmower Museum

1830年,一位名叫埃德温·比尔德·巴丁(Edwin Beard Budding)纺织工人设计了一种机器,能够将布料的边角裁剪平齐,用来制作警卫的制服。当他回家看到后院长势凶猛的草地时,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为何不用这个机器来“裁剪”草呢?于是,为了测试这个想法,巴丁每天在晚上行动,经过多次改进,世界上第一台割草机由此诞生。而这台割草机如今被收藏在了全球老式割草机的权威机构——英国割草机博物馆里。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British Lawnmower Museum

位于南港附近的博物馆,不仅能修复各种老式割草机,还给世界各地的割草机提供零部件和设计方案。馆里收藏着18世纪以来各种型号割草机的专利和设计图纸,除此之外,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儿童玩具割草机收藏馆。展出的1000多件藏品中,不乏富豪名人们使用过的割草机,包括戴安娜王妃、BBC主持人尼古拉斯·帕森斯等。

性博物馆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图源:Museum of Sex

被誉为“欲望之都”的美国纽约,从来不缺少令人咋舌的创意。位于曼哈顿区第五大道的性博物馆,从2002年开馆伊始就争议和关注不断。这座将“展示性在人类生存、进化和发展中的意义”作为使命的博物馆,希望大家能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将其当成是色情和禁忌的对象。只有年满18岁的成年人才能进入馆内参观,博物馆还聘请了美国性学界的资深学者作为顾问,对展出的2万多件物品进行审核和评估。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图书馆,收藏了各种介绍性历史的书籍、图片和多媒体资料。

分手“黑历史”也能进博物馆?这8个奇怪出花的展览挑战你的脑洞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lobaltravelerclu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