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说起杭州啊,多的是美丽的传说,曼妙的风景。

人杰地灵,莫不如是。

我不知道对于其他人而言,杭州这个城市意味着什么,但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场美丽的传说,活在故事里,活在历史里,活在梦里。

梦里苏杭,去过苏州,爱极了那种精致的味道,而来到杭州,就好似是赴一场多年的梦,在城市的繁华里看故时的厚重。

有幸在杭州待了一个月左右,做了梦想已久的义工,在萱蓝小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人,也在杭州体验了一把真正的杭州风情。

如果来杭州啊,可以这么走。DAY 01 西湖—博物馆—西泠印社—宝石山

来到杭州,西湖绝对是第一站。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这首《千年等一回》啊,绝对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记忆,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了电视剧就是《新白娘子传奇》。当年许仙白娘子在断桥相遇,演绎了一场让无数人落泪的传奇故事。

从茅家埠出发,过杨公堤,自南山路走来,虽是盛夏,却游人如织,我喜欢自此走上苏堤白堤,看一路的西湖风景。这个季节有很多划船的游人,放眼望去,天空如水洗一般湛蓝,西湖之上游船无数,美景无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这首诗当真是写尽了西湖之风景。

走过断桥白堤,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可到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

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甚多。我去的时候,博物馆参观者众多,甚为喧嚣,失了博物馆该有的清净,除此之外,其他都很满意。

博物馆可打印书签,印上微信名,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物件。

从博物馆出来,西泠印社就在附近。

印社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这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西泠印社的建筑不是传统的纵横格局,亭台楼阁皆因着山势起伏而建,错落有致,井然有序。纵然对石刻没有兴趣,也可以来这里看看建筑。

都说北山街的夜景极美,音乐喷泉也不能错过,但我倒觉得想要看西湖的夜景必定是要去宝石山。

我去过两次,都是跟着萱蓝小筑的老板娘及一众朋友,我们往往在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出发,来到南山路,再一路爬上宝石山。

山不高,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爬上去。

路过保俶塔,就快到了。

我暗自猜想,宝石山之所以叫“宝石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个大石头。

我们到的时候,石头上已经坐了不少人。想要爬上石头,其实并不简单,但也没有想的那么难,需要走到两个石头的中间,再借用胳膊的力量爬上去,上来的过程艰难点,但能看到的西湖的整个夜景,还是值得的。

如果时间赶得巧,也可以看到西湖的音乐喷泉。

一众朋友坐在宝石山上,吹着西湖的凉风,看着西湖的夜景,什么话也不说,任大脑放空,是一种很不错的享受。

DAY 02 飞来峰三寺—天竺寺—南北高峰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济公,这是我对灵隐寺的最初印象,也是我一定要来灵隐寺的原因之一。

灵隐寺位于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要进灵隐寺需先到飞来峰,在售票处买飞来峰门票的时候记得带现金,网上没有学生票,而窗口只收现金。

飞来峰怪石嶙峋,风景绝异,纵然看过不少石刻,但来到飞来峰还是忍不住想要赞叹雕刻佛像的工匠手法之高超,礼佛之虔诚。

灵隐寺是另需要门票的,买完门票进灵隐寺会赠送三支香。

这里有天王殿、药师殿、济公阁等建筑。

从灵隐寺出来后可去永福寺,永福寺建在山上,参观寺庙的过程也是爬山的过程,虽然很累,但风景优美,较之灵隐寺,信众略少,是个很清静也很美的地方,很适合在这里走路散心。

飞来峰内三座寺庙中,独韬光寺最难上。位于半山腰的韬光寺,仅仅位置就吓跑了很多游人,也因此更为清净。

韬光寺顶的岩壁内,有丹涯宝洞,传说是吕洞宾炼丹的地方。我到的时候,有信众跪在那里祈福,我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但是真的觉得那个地方很有仙侠剧的感觉,本想拍照纪念,但想着佛门圣地,还是不要拍了。

韬光寺法安堂的二楼扶廊是整个寺院最佳的观景台,站在那里,脚下是层层亭台楼阁,远方群山环抱西子湖,美不胜收。

在这啊,从韬光寺下来,如果有精力的话可以考虑爬个北高峰。虽说有索道,但到了韬光寺,距离北高峰峰顶已不远,爬上去问题也不大。

虽不是信徒,但我格外喜欢进各种寺庙,尤其是喜欢寺庙的清净,也因此飞来峰三寺中我最喜欢的是永福寺,其次韬光寺、灵隐寺。

梵音不绝,信众虔诚,建筑精致,游人不多,这是我最喜欢的寺庙。

来杭州的话,如果去过了飞来峰三寺,可以考虑来上天竺看看。

沿着梅灵北路往上走,一路走过下天竺、中天竺,最后到上天竺。

上天竺真的是一个极美的寺庙,我和小伙伴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老人到这里了,中午的时候上天竺会有斋饭,五元一份,但必须要现金支付,我们仨为了凑够十五元钱还找了陌生人,出门带点现金真的是十分必要。

第一次在这里吃了斋饭,有米有菜还有汤,味道还不错,豆腐是真的好吃,好评。

一直以为寺庙里面明黄色的背景十分适合拍照,啊哈哈哈。

从上天竺下来,到中天竺的公交站站牌对面,沿着一条小径走过去,会看到打山泉水的地方,本地人通常会拿着自来水水壶,一次性掂个几桶回家,我还见到一些人开着车过来打水。

山泉水很甜,甘冽可口。

之前说了北高峰,想在这里提一下南高峰,整体来说,南高峰是一个适合清晨散步的地方,在这里之所以提一下,是因为南高峰的三个洞,水乐洞,千人洞,烟霞洞。

千人洞未能找到是个遗憾,烟霞洞洞内佛像栩栩如生,神态安详,慈眉善目,于龙门石窟颇为相像,只是造像在洞里,佛像也不多。

去南高峰的那一天杭州的温度很高,太阳公公简直是想要把人晒成肉干,但进入水乐洞的那一瞬间就感受到了阵阵凉意,满身的汗很快就下去了,比空调屋还要凉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水乐洞为什么不开灯,里面一片漆黑,我们是打着手电筒进去的。

虽然有些阴森,但还是蛮有意思的,好像一场冒险。DAY 03 云栖竹径—九溪烟树—钱塘—浙大之江

杭州的景点、公路等的名字都很好听,比如萱蓝小筑所在的龙井路、去天竺寺的梅灵北路,还有满觉回陇,没有去的时候还以为是景点,去了以后才发现只是一条路。

云栖竹径,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境。

古人云,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诚不欺我。

整个云栖竹径极为清幽,游人不多,青青石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漫步古道之上,两侧竹林相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从云栖竹径可通过一条山路爬过五云山,直达龙井村,步行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

我去的时候不知道有这条路,误入山间小道,爬了一二十分钟都不知道自己是往哪个方向去,幸亏遇见了一对爬山的夫妻才知道去处。

碍于蚊虫过多,而且穿的鞋也不太合适,就选择了放弃从云栖竹径直接到龙井村,如果诸位朋友体力充足可以尝试一下。

从云栖竹径离开可以坐公交车到龙井村,去走九溪十八涧。

九溪烟树,名字同样很美,到九溪有两条路,一是杨梅岭,而是龙井村,两个地方都走过,以为龙井村最美,也最好玩。龙井村是产茶大村,这里有很多人向游客推销茶叶,个人建议还是不要买了,说句“买过了”会省很多麻烦。

刚下过雨的九溪,一路走来,两侧有茶园,有绿树,溪流穿路而过,一路走一路玩水,是件挺开心的事情。

到九溪烟树后,若是累了,可以直接坐车到之江路,在那里领略钱塘盛景。虽然没有机会看到钱塘大潮,但只看钱塘江也是。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就在附近,这是浙大最美的校区,从浙大回来,我发了条微博说,“浙大不好考,之江也不好上。”

之江校区最突出的建筑就是红房子,去的时候和小伙伴闹了一个笑话,当时因为我想看一个建筑,就独自一人过去了,回来的时候微信联系彼此的位置,她当时说,“我在一个红房子旁边啊。"

可是之江校区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红房子……

玩笑归玩笑,但隐在绿树之间的红房子想必是之江最大的特色吧。

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约会圣地,而之江校区有个情人桥,学校的很多情侣都会来这里吧,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桥下面的水是绿色的。

DAY 04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至北京,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到了杭州,京杭大运河也是必去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可以坐水上运河巴士,在武林门码头坐船到拱宸桥下,一路大概二三十分钟左右,水上巴士的价格和公交车的价格差不多,对我们这些学生而言价格十分划算。

拱宸桥附近有小河直街、桥西历史街区,当然这里最富盛名的当是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扇博物馆,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几个博物馆看下来,对杭州的历史了解的也差不多了。

在我看来,来到一个城市去看博物馆,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是对城市最起码的尊重。

DAY 05 晓书馆-钟书阁-图书馆

杭州是一个很有人文底蕴的城市,我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高晓松老师才将晓书馆开在了杭州。

位于良渚文化区的晓书馆远离市区,要想来趟这里还真是挺不同意的。幸好虽远,但交通也算方便,坐地铁,后转了公交就到了晓书馆。晓书馆的外面是一面玻璃,与那天的蓝天夕阳相称,是一副极美的画。

到晓书馆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通过晓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登记个人信息就可以预约。我是在傍晚去的,馆内人不多,但大家都在很安静地读书。

图书环伺,静谧的环境十分适合读书。

晓书馆多以文学、史学,很和我的口味,若不是时间短,是真希望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若说晓书馆纯公益性,那么钟书阁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书店了。

第一次知道钟书阁是在网上,看到的也是如下图一般的照片,是当时无愧的置身书海,来到杭州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里。

置身其境,更觉震撼。

除此之外,我觉得浙江图书馆和滨江文化中心也很不错,只是来这里需要提前占位,若是来晚了恐怕就没有位置了。

笔下的杭州,只是杭州万千风情的一点,更多风情还需要自己来这里一走。

刚到杭州,当潮热的风吹在脸上,我就知道这是个我喜欢的城市。

不管是杭州的景,还是杭州的人,都是记忆中温暖的存在啊。

杭州,再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