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继知名的“816乌龙指”事件之后,招行的一纸诉状,又把消停没多久的光大证券给推上了舆论顶峰。在此过程中,一起三年前的海外并购大案就此揭开,给我们稍稍一窥这些金融机构背后的“暗疮”——这些专业能力过硬、头顶无数光环的金融机构们,都在海外投资的迷海里无暇自顾,何况不知深浅的我们呢?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索赔35亿!招行把光大给告了


两家有头有脸的银行、券商公然撕破脸皮,对付公堂,这在咱业内还算是比较少见的事情。

然而就在上周五(5月31日)的晚间,光大证券连夜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被友行招商银行给告了: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厂长大致瞅了下,发现光大这次闯的祸还蛮大的。招行以“要求履行差额补足义务”为名目,开口就是34.89亿元的“天价”索赔。对此,光大方面表示“本案还处于立案受理阶段,对光大资本的影响无法准确估计”。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不过从其后续表述中可以看到,光大的这家全资私募对公司总营收的比例非常小,而且按理来说,这种一次性炸雷似乎也不会动摇到公司基本面的本质。。。当然了,话是这么说,但股民们可不这么想。刚开盘,光大证券就遭遇了“六月开门黑”,盘中更是一度跳水至-8%。。。虽说没有跌停,但它给股民带来的心理压力却是一样的。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除了一般投资者,光大这样的券商股,也向来都是各类机构扎堆的聚集地。从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信息图中可以看到,前两大股东光大集团和光大控股一共控股46.45%,“北向资金代表”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紧随其后,除此之外国家队汇金,平安、工银、易方达的资产管理计划也悉数在列,成了这次“黑天鹅”事件的受害者。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不过话说回来,光大的这颗雷,它二级市场上的反馈还在其次,其罪魁祸首的股权市场,才是灾情最为惨烈的一块。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光大这次挖了个52亿的惊天巨坑——以28亿的招商银行领衔(连本带息35亿),一共有14家“投资天团”牵连在内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血本无归的海外投资

细细说来,这件事情的始末,还得追溯到三年前的一桩“旧案”。

2016年,光大资本的下属子公司光大浸辉,曾与暴风集团联手,设立了一只海外并购基金——浸鑫基金。其资金规模达52.03亿元,主要用于收购英国MPS公司65%的股权,然后转手卖给暴风集团,从而实现退出收益。

而说起这个MPS,厂长查了下,这是一家欧洲体育版权代理公司,干的是赚取差价的中介勾当。巅峰时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坐拥意甲、英超、F1、高尔夫、法网等90 多个全球体育赛事的版权。

但中介这行大家都懂,赚的就是依托于人脉关系的辛苦钱,而近几年来“没有中间商”的套路开始逐渐盛行,也在慢慢蚕食着这家版权巨头的利润。

虽然MPS的崛起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但其创始人里卡多却极为懂得“百年功业一朝散”的道理。从2015年开始,随着财务指标的恶化,这位大老板一边减持自家股权,一边呼朋唤友,来寻找勇敢的接盘侠。

而在实际上的“忽悠”过程中,这位大老板还没耗费多大口舌,这些远东而来的中国买家就已经急不可待地“自投罗网”了。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光大的这只“接盘”基金规模着实不小,其出资方的来头也堪称豪华。除了豪掷28亿的“冤大头”招商银行,还有东方资产、华润银行、钜派投资、云南及贵州的省国资、爱建信托、浪淘沙投资、招源涌津、上海隆谦迎申等14家机构。。。可以说,从知名银行、信托、国资、私募再到第三方财富,它把国内的各类金融机构都给一网打尽了。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虽说是共同出资,但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厂长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这个浸鑫基金是个结构化基金,“卖吆喝”的光大和暴风都只是出钱较少的劣后级投资人(光大的直接投资才6000万元)。而根据相关规定,当优先级合伙人无法实现退出的时候,光大资本是要陪着兜底的,也就是要履行招行所谓的“差额补足义务”

正因为这个增信措施的设置,才使得投资仅6000万的光大要背负起20倍的风险敞口。不但如此,作为收购方的光大,既没有认真研究公司业绩,也没有约定最为基本的“业绩补偿承诺”——它也更加没有想到,这个优质公司的覆灭,竟然会来临得如此之快。

7亿美元前脚打进去,公司后脚就出了大问题。

2017年秋季开始,因为钱不够的问题,MPS被赛事方上门讨债、接连丢失了意甲和法甲的版权、甚至还因为“无力支付保全费”被告上法庭。。。一年之后,在和“法网”的纠纷案中,MPS直接被伦敦高院“破产清算”——而这个时候,公司的三大创始人均已套现着陆,另起炉灶;而留给中国土豪们的,就只有焦头烂额的债务,及一片狼藉的空壳。


52亿惊天巨坑!招行28亿理财遇险,起诉光大,还有12家机构被埋



东窗事发之后,当初直投6000万,一共投入7000多万的光大资本成了最大的背锅侠。至于同在漩涡中心的难兄难弟暴风集团,九成市值蒸发的它也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当初所谓的回购协议也就沦为了一纸空文。而在招行此次的发难之前,光大就已经和暴风集团撕破脸皮。

海外投资该如何避雷


在此次的金融海难里,作为优先级合伙人,招行和爱建无疑是相对幸运的一方。

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的差额补足一般都是有效的。不过具体还是要视义务人的“能力”而定。历史上即便胜诉但分文难取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而对于光大来讲,它们家的近况并不怎么好。

因为子公司踩雷,董事长被证监会叫去监管“喝茶”,责令改正;接着它和网易一起推出的互金平台“立马理财”,也被曝出了兑付逾期的问题。

而根据其18年的年报,光大证券去年的总营收为77.12亿元,同比下降21.61%;而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跳水96.57%,这一数字在全行业里倒数第三——其中有41.27%的部分,是来源于投资失败而计提为“预计负债准备”的15亿元。

论赚钱,子公司没捞到多少功劳,可其亏钱的贡献却着实不小。

但话说回来,在此之中,最令厂长印象深刻的,不是光大的财务数据,而是大券商、大金融公司们,对于投资风控的漫不经心

一家接手2年就破产的公司,怎么可能没有任何预兆?如果说公司本身暗坑遍地,害苦了投资人,可浸淫江湖多年的光大等机构怎会一无所知?

对于被投资的公司,没有做到详尽的调研,这只是一个方面;而据外媒报道,中资没有准备的“贸然介入”,恐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英媒消息,在中国买家入场后,MPS的三大创始人就逐渐退出了决策舞台。而在中国人的资本游戏中,他们似乎对版权业务“无暇顾及”,以至于在优质版权资源的争夺上接连失利。这种无心经营、坐等套现的低效决策最终酿成了公司崩盘的苦果。

想来也很讽刺,相比起行业专家,我们这些“外人”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有关方却只能抛出一句“管控不力,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来草草收场。。。当然了,此事已了,深究无义,从中获得启发,汲取教训并归纳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

关于个人层面的海外投资,厂长要给大家多唠叨几点。

首先从难度上来讲,海外投资从易到难,可分为公募股票ETF、私募证券基金、地产、私募股权基金及金融衍生品等。而从风险收益来讲,风投要大于证券大于地产。投资的时候最好“对号入座”,大多数情况下厂长并不建议一步登天。

其次,合同是个大问题。欧美国家的合同可不像国内某项产品那样账上一套,背后一套,其合同上的每一条例都具有法律效益,几乎不存在灰色地带。所以在签合同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可以借助专业人员,真正搞懂每一项条款的具体含义。

而对于具体投资项目而言,当下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国内外政策变动的因素

国内这块,之前为了限制“不理性投资”,海外酒店、娱乐、足球俱乐部等项目就被监管严控、限制外汇出境。

而国外方面现在的形势大家都懂,政策层面上最近可能多有反复。美国一直吵着扩张安全审查机制,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所在。

再对比下同样受其拖累而跌成狗的美股,地产投资似乎最为稳妥——不过这东西一时说不明白。

笼统地讲,东南亚有潜力但是货币狂贬,而货币强势的地区投资潜力又没那么高,这两者之间如何权衡?流动性问题如何考虑?那又是一篇文章了。。。受篇幅影响,厂长这里只能大致地讲讲这方面的印象,如果大家实在搞不清其中的兜兜转转,那就听厂长一句话——敬而远之,有时候适时轻仓,也是一种投资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