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律师

  新闻:8月31日的全国律协新闻发布会披露,从2018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律师人身权受到侵犯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律师受到侮辱、诽谤、威胁、报复、人身伤害的案件共44起;律师被非法关押、扣留、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件20起,这两类涉及律师人身权的案件共64起,占2018年上半年维权案件近20%。

  点评:在司法程序中,律师这一环是最薄弱的。弱就弱在,其受到公权力保护的力度偏弱,职业的特殊性又会招致误解和偏见,被慢待的几率较高。但建设法治国家,恰恰是短板决定着高度。律师能否正常执业,决定着法治是否健全、是否高效,和法治的水平。

  2016年,中办、国办即印发《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切实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和人身权利,必要时对律师采取保护措施”。这是党和政府的事,更是公检法司的事,也是诉讼参与方和社会各界的事。对损害律师执业和人身权利的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入学流鼻血

  新闻:《华商报》4日消息,西安的一所小学刚装修完即投入使用。9月1日放学后,多名学生出现不良反应,头晕、眼睛红肿、咳嗽,其中3名孩子出现流鼻血症状,两名孩子有过敏症状。3日,有多达33名学生请假不能上学。

  点评:小学因装修或新建操场污染物超标,导致众多学生头疼流鼻血的事例,屡屡发生。因为孩子们年纪小更容易受到侵害,成年人特别是有监护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拿出100%的爱心、耐心,去精心加以照顾。新装修房间,谁家都不会立即使用,这是常识。如果不得不用,教师完全可以事先考察评估一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故,主要就是不负责任。

  想起开学日的另一起事故:有所幼儿园表演起了钢管舞,引起家长反感。不管你有多好的理由,用错了地方、对象,好东西也可能带来坏效果。两起事故,用点心,其实都可避免。

  点名无人应

  新闻:《钱江晚报》4日消息,开学首日,老师们崩溃了:新生点名,无人回应!原因有多种:有的名字很搞笑,如“江湖家禾”“李锁铛然”,老师没念完就笑岔气了;有些名字特别难念,如三个土的“垚”、四个火的“燚”;也有些看上去不难,但很容易读错的,如“希璿”,这个“璿”字不读“rui”,而是读“xuan”(音同“璇”)。又如“墨汧”,“汧”字不读“kai”也不读“yan”,而是读“qian”(音同千)。

  点评:因为人口众多容易重名,人们想了很多招儿。此前,有人使用“赵C”作名字遭致批评,因其不表意、没特点,失去了名字的辨识作用。还屡屡有人因为起名问题告上法庭。

  使用一些含义很好而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汉字作名字,没大的毛病。不会念,尽可以去查查字典。但刻意使用多数人都不认识的汉字,似乎也不必要:名字是给人叫的,大家都叫不上来,引起交流障碍,就适得其反了。

  来源:检察日报

  文字:老 土

  编辑:王 帅

  监制:胡玉菡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正义君在这里,期待您的投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