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食推荐|美味佳肴说泉乡

美味佳

说泉乡

宁州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了具有代表地方个性的饮食文化和民间工艺,为宁州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宁州臭豆腐

制作工艺来自南京,俗名“大呆臭”,是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宁州的“大呆臭”,用黄豆为原料调制而成,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起臭,吃则香。煎、炸、炖、蒸、烤的臭豆腐各具风味,它具有“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线”的特点。在宁州的所有小吃摊、饭店均可吃到。

豌豆粉

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豌豆粉,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洗净、磨碎、去皮、糖煮、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桂花,凝固后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几片蜜糕以为装点,色味俱佳,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它与云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年糕、切糕。

汤圆

“临安来窝小谷雀,飘的飘,落的落”,打的就是汤圆,宁州人叫汤团。用白糯米,水浸二天后,磨成浆,装入布袋,沥至不干不黏才取用。汤团的口感:“糯、滑、油、甜、香”均有之。宁州城汤圆店,生意兴隆。保持了名优小吃的质量,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黏筷、不黏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营养丰富。成为宁州最负盛名的小吃。

爆肚

是宁州风味小吃中的名吃。羊爆肚,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爆肚又脆又鲜。

制作方法: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芦上的薄膜撕去,顺着肉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将香菜末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起放入碗内调匀;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肚散丹氽5秒钟,肚板氽7秒钟,肚蘑菇、肚领、肚板约氽8秒钟,食管约氽12秒钟,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即可食用。

泥鳅芋头汤

色香、味俱佳。芋头圆滑乳白,蒜苗青绿,泥鳅黑亮,炸后肉皮金黄,再配以火腿片的鲜红,颜色煞是好看。尝一口,芋头滑爽黏糯,泥鳅肉嫩鲜美,蒜苗辛香温郁,令人胃口顿开。而那乳白色的汤汁味道更佳,让人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先将芋头刮皮洗净,然后将熟香油、芋头、事先炸好并浸泡的肉皮放入砂锅中,加少许盐,加水煎煮至八成熟,放入泥鳅,再加适量盐。汤色变白时,投入青蒜苗、火腿片,并滴入数滴花椒油,再稍煮片刻即可出锅。具有健胃补脾、添精益髓等独特的药用功效。

汽锅鸡

鸡烹制方式特殊,汤鲜肉嫩,为滇中名菜。汽锅鸡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民间流传,以后又增加了天麻汽锅鸡,是滋补名菜。汽锅,是建水的特制陶器,外形像荸荠,古朴雅致。锅中心有个空心管子,从蒸锅底通至锅盖,蒸鸡时,先将生鸡切块,放入汽锅内,加入生姜、精盐等作料,再加入云南名贵药材三七、虫草、天麻等,盖上盖子。把汽锅放在蒸笼中,蒸三四小时后即可食用,鸡肉软嫩,汤汁鲜美。用此法蒸制的鸽子、排骨也别具风味,有滋补强身、祛病延年之效。

豆汤米线

宁州豆汤米线始于明清,已有几代人的历史,经历代传承人的传承揣摩,其技艺成为家传的谋生手段,使其食品具有巧妙的调配和考究的工艺,形成地方独特的风味。豆汤用优质豌豆脱壳磨成面粉炒香,加鸡汤煮成,把雪白的米线倒入金黄翻滚的豆汤中,再倒入碗里,加上配料,浓香沁人,其味无穷。

来源:泉乡华宁《泉乡神韵》 掌上玉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