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理财公司变相侵吞投资者18亿后 摇身一变成区块链开发者

和讯315:公益的金融打假平台

和讯网消息 2018年4月上旬,和讯315收到大规模投资者的井喷式反映,自己陷入了一场疑似互联网传销骗局无法自拔,将几万至上百万不等的资金投资到一家名为上海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悠唐,又称有糖),申购它运营的悠唐(UTOUU)网站发行的所谓的“糖卡”,结果巨额人民币全部变成了游戏币,无法正常提现,也无法进行交易。据投资者反映,自事发之后上海悠唐位于上海世博园卢森堡馆、意大利馆的办公地点早已人去楼空,官方群被解散。投资者非但没有获得上海悠唐承诺的高额投资回报,甚至还面临着本金无法赎回的风险,众多投资者经历长时间维权未果,立案遥遥无期,维权似乎进入了停滞状态。

查阅上海悠唐的资料可以发现,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14年9月,法人史凌云,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史凌云名下共有31家公司,主要分布地集中在上海与四川两地。悠唐(UTOUU)的业务覆盖面不仅仅是“糖卡”和游戏,还包括电商、P2P、悠唐工厂、新媒体、有糖APP市场、020等,据一名上海悠唐的前任员工向和讯315透露,这只是史凌云营造出的一种表面的繁荣景象以蒙蔽投资者。

通过梳理网上相关文字、视频资料与求证众多投资者向和讯315提供的大量资料证据发现,在这场上海悠唐疑似网络传销与非法集资的背后,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历时两年左右、令人防不胜防的投资陷阱。

亲友介绍零成本入场 金字塔等级意味浓厚

古稀之年的周老先生是一名退休人员,他向和讯315坦言,“作为一名法官自己中招被上海悠唐诈骗是一个耻辱,但也从侧面说明上海悠唐手法的狡猾和复杂,令老百姓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最早接触上海悠唐的是周老先生的外甥女,早在2015年年初她就已经成为其会员,先后投入了数百万元,并介绍亲友一起参与投资,一开始都收获颇丰,也曾多次“引诱”周老先生夫妻俩入场,但他俩一直不为所动。直至2016年6月情况发生了改变,周老先生的爱人在外甥女的“怂恿”下以“看广告、做作业”的形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入了几万元资金炒起了“糖卡”,半年后账户资产增长了十倍多,从而使周老先生放下了警惕,于2016年11月又投入了数十万元,账户资金曾一度达到了一百多万。

所谓的“看广告、做作业”,概括而言就是用户注册其公司账户后,每天领取广告任务,花10—20分钟的时间观看并提交问卷调查,最后赚取3—5元不等的报酬,并以此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前来看广告。用户通过“看广告”找对“答案”即可完成“作业”,满200元即可提现或选择将其作为会费缴纳成为注册会员。由于零成本投资,无风险入场,据上海悠唐的前任员工透露,这一模式曾一度吸引了很多高中生与大学生。上海悠唐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两年的时间内有300多万人成为普通会员,42万人成为注册会员(即缴纳200元会费)

悠唐(UTOUU)的内部有明显的金字塔等级和上下线角色,结构较为复杂,其体系可以分为“国”、“州”、“郡”、“府”四级,以基层单位“府”为例,“知府”是“府”的最高管理者,每位“知府”管理500“布衣”,“知府”下设5名“百夫长”,每位“百夫长”协助管理100“布衣”。以“百夫长”为例,一张“糖卡”20元,用户投资一万元购买500张“糖卡”即可竞选“百夫长”,“百夫长”每月基本工资800元,一年获利9600元,年化收益为96%,此外该用户还将得到所持“糖卡”每月的收益分成。

在上海悠唐的运作之下,“糖卡”成为一种可以直接兑换现金的有价证券,同时还具有升值潜力。周老先生透露,上海悠唐规定申购价格为20元/张,出售价格不得低于24元/张。由于一年365天全年交易无休,又比炒股简单无需动脑,保底交易保证用户只赚不赔,很多用户不再满足于“看广告”领酬金买“糖卡”,纷纷转向自掏腰包炒“糖卡”。

上海悠唐利用用户赚钱急切的心理,允许用户出钱购买“糖卡”,并允许炒作买卖。用户认购的“糖卡”越多赚钱也就越多。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卡”,用户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发展下线,晋级成为体系内从基层“百夫长”到最高管理者“国王”在内的不同层级的投资者,以期赚取更多的“糖卡”和利润。

有业内人士指出,悠唐(UTOUU)有等级、有充值、有分成、有伪需求(为了钱来看广告,不是为了买产品而看广告并不能达到广告宣传告知从而促成消费的目的),这是标准的传销定义。在高额投资回报的虚假表象笼罩之下,即使传销意味浓厚,却仍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沉迷其中。

圣诞节上演疯狂吸金“割韭菜” 飞蛾扑火18亿一夜蒸发

投资者杨先生与罗女士都是在2015年下半年通过他人介绍开始投资“糖卡”。由于前期确实得到了不错的投资回报,致使罗女士误以为“糖卡”是有价值的,遂一直持有“糖卡”基本没有出售过,直至2016年圣诞节当天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才彻底扭转了她的看法;而杨先生自2016年1月开始加大了投资力度,并在同年暑假期间通过自己以及亲友的账户先后投入180万元用于申购“糖卡”,结果在年底的圣诞节当天遭遇了同样“噩耗”。

据众多投资者反映,上海悠唐最为疯狂的一天是在2016年12月25日,该公司以圣诞节活动为由,以高级轿车作为奖品为噱头大肆宣传,鼓动用户多多申购“糖卡”。但据悉上海悠唐向用户隐瞒了这次活动的实际申购中签率与发行量,最后用户均全额申购,包括很多用户为了申购追加资金进行充值,“糖卡”的申购中签率由平时的2%—3%突然提升到100%。上海悠唐此次共计发行了9000万张“糖卡”,使会员充值达到了18亿,还有很多上海悠唐的员工也参与其中充值申购。

随后事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急转直下。据最早开始维权,与史凌云打交道最多的投资者房女士反映,自从圣诞节疯狂吸金18亿之后,上海悠唐取消了之前向用户承诺的工资和分红,“糖卡”的单张最低交易价格也从24元断崖下跌至1元,随后上海悠唐以系统升级维护为由将悠唐(UTOUU)停止运营了近一个月。2017年1月底,上海悠唐发布公告称必须使用该公司出产的U7手机才可提现,以此为手段进一步限制用户提现。

2017年2月,上海悠唐收购了一款游戏,然后将出售“糖卡”所得人民币全部转化成游戏中的货币“糖”,投资者的人民币瞬间全部变成了游戏币,无法提取也无法交易。

2017年3月下旬,房女士同全国各地60多名受害者一起前往上海悠唐的办公地点,但上海悠唐派出的两名代表声称用户是用于消费,不是投资,不可能给与退款。上海悠唐认为用户充值的资金并非投资,而是购买的上海悠唐的会员服务,这个服务即该公司收购的游戏。

投资者们不禁要问,上海悠唐随意挪用、转移用户资金,它到底是否清楚账户里的钱属于谁?究竟是谁给了上海悠唐随意转移用户投资款的权利?

针对这些问题,和讯315致电史凌云,但在谈话的过程中,对方始终回避正面回答,数次粗暴打断和讯315,坚称投资者就是用于游戏消费,而非投资。他甚至否认了“投资者”这一说法,仅仅只是“用户”而已。

对于史凌云的此番回应,其实在早前成都电视台对其的采访中便可初见端倪——史凌云否认了人民币变成游戏币这一事实,并将投资者的维权行为称为恶意敲诈。

2017年5月12日,上海悠唐总部办公大门贴出一纸公告,称早在2017年初就已经将全部业务转售给成都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悠唐,法人亦为史凌云),随后房女士等人赶往成都,发现成都悠唐也已人去楼空。

上海一理财公司变相侵吞投资者18亿后 摇身一变成区块链开发者

(上海悠唐总部公告 图源:房女士)

据投资者反映,2017年7月初,成都悠唐启动策划区块链,并进行一系列宣传,称公司正在“按证监会、银监部门对上市互联网公司的规范经营模型梳理经营内容,完成上市准备。”以此向外界传递出公司业绩可期的假象。但据多位投资者与该公司前任员工反映,自“圣诞节事件”之后,公司就一直在裁员、拖欠员工工资,劳资纠纷迭起。

和讯315以“成都悠唐+区块链”为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搜索,2017年6月底至8月上旬,网络上先后出现《悠唐区块链系统白皮书 v1.0正式发布》、《TKC区块链应用白皮书》等文章。其中《悠唐区块链系统白皮书 v1.0正式发布》一文提到“自2015年末规划悠唐区块链系统,2016年进入开发,2017年1月开始测试,计划于2017年9月1日正式上线”;《TKC区块链应用白皮书》也从正面证实了成都悠唐是TCK区块链的主要策划者。

洗白手法复杂多变花样频出 苦盼立案无果维权尚在途中

上海悠唐从2014年12月开始自行发行“糖卡”,单张申购价格一路从最初的不到两元水涨船高至20元,2016年“圣诞节事件”的第二天,再度上涨至单张30元。通过“糖卡”投资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24日,上海悠唐通过发行“糖卡”所募集社会资金21亿,次日即圣诞节当天,通过所谓的“迎圣诞庆新年”活动上演疯狂吸金18亿。上海悠唐从2014年底开始发行“糖卡”到2017年2月底停止发行和申购,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前后累计所募集社会资金保守估计在39亿元。

通过梳理时间线发现,上海悠唐从“圣诞节事件”爆发之后,出台一系列手段从各个角度限制用户:锁定会员账户;关闭提现通道但保留充值通道;单方面且强制性将用户投资金转成游戏币;全部业务转售给成都悠唐;成都悠唐发行TCK(糖卡币),迫使用户低价割肉抛售“糖卡”离场……

事发之后,投资者们已经报了警,和讯315多次致电上海浦东经侦大队但均无人接听。周老先生曾向上海浦东公安经侦大队提交了41组200多个证据以证明上海悠唐完全符合集资诈骗犯罪构成要件。但上海浦东公安经侦始终以“上海悠唐无犯罪事实”为由迟迟未予立案,投资者的维权之路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以虚无的业务创造虚无的“糖卡”,然后将“糖卡”转变为游戏币,加上传销的架构,在律师眼中,这无疑是一种性质非常严重的金融诈骗行为。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第179条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根据“糖卡”的发行、交易模式而言,“糖卡”属于类股票金融产品,且发行人数明显超过200人,上海悠唐的行为已经涉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针对这一点,史凌云在电话中再次以打断对话的形式否认上海悠唐发行的“糖卡”属于类股票金融产品。和讯315希望上海悠唐能尽快出面,给投资者们一个合理的说法。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也许你能侥幸顺利脱身,但也许极有可能你就是最后那个接盘侠。投资中除了看收益,投资者更要看清楚投资品本身的价值,郁金香炒得再高,但当有一天市场崩溃了,它也只是一株普通的观赏性植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