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这类新闻:要约收购、并股、私有化、清算、业务分拆、股票回购……等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特殊事件中都蕴藏着交易机会。我今天把这些薅羊毛的姿势系统的给你梳理一遍。然后下一篇进行详细的剖析+案例精读,告诉你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① 要约收购

收购是最常见的特殊事件了,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通常是溢价收购,这就出现了潜在的套利机会。

举个假例子,奔驰要收购宝马,出价12块钱,而现在宝马才10块钱。你10块钱买入,12块钱卖给奔驰,赚2块钱差价。

通常来说,只要溢价收购的新闻一出,收购方股价会下跌,被收购方股价会上涨。因为市场默认溢价部分是收购方亏掉的,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放到被收购方身上了。

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市场特别看好两者结合后的发展前景,也可能出现同涨。

下篇继续讲解:

现金收购、股票收购、换股收购的区别;

收购案成功的必要条件;

导致收购案失败的潜在风险;

如何判断收购案的成功概率;

如何对冲收购失败的风险。

② 要约回购(散股回购)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依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银河生物分析

回购跟收购就差一个字,区别却很大。收购是奔驰买宝马,而回购是宝马自己买自己,你可以理解成自己赚了钱为自己赎身。

比如现在宝马股价10块钱,然后宝马自己出价12块钱,从现有股东手里回购自己的股份。这时你10块钱买入,12块钱卖给宝马,赚2块钱差价。

回购通常比收购简单,毕竟是自己家的事,关起门来跟股东商量就行了。不像收购,要跟收购方打交道,还要看监管的脸色。

回购案有两类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强势股东推动、散股回购套利。

这两个都是非常适合散户操作的,前者是跟着大佬吃肉喝汤,后者是只有小散才会参与的小额薅羊毛活动。

下篇继续讲解:

最终回购价格是怎么确定的?

如何登录券商后台申请参与股票回购?

如何判断我该不该参与回购?

如何在参与回购的同时用期权提高利润?

回购案面临什么风险?

③ 私有化/退市

私有化这种事你们可能更熟悉,因为有大批中概股从美股退市,打算回A股上市。360就是个家喻户晓的例子。

私有化跟回购本质上差不多,都是自己为自己赎身。只不过回购时只会买一部分股份,比如8%、10%。而私有化则是彻底赎身了,把自己在市场上交易的所有股份都买回来,从上市公司变成私有公司了,故名私有化。

而私有化的出价通常也是高于市场价的,你依然可以套用10块钱买入,12块钱卖给公司的路数,赚2块钱差价。

不过私有化有一个最大的门槛,那就是公司要到哪里筹到这么大一笔钱,把自己全部买下来。所以你要看公司有没有靠谱的融资方案,是贷款还是过桥还是有潜在收购方。

下篇继续讲解:

私有化的实施流程;

私有化的潜在风险;

发放特殊分红进行私有化的案例;

如何判断私有化成功概率。

④ 清算

一家公司如果进入清算,就证明这家公司寿终正寝了,把所有家当都变卖后,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说起来有点伤感,但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即便你要死了,也要从你身上薅羊毛。这就是清算案的套利。

比如一家公司现在要清算了,把所有能变现的资产卖掉,还清所有的债务,剩下的钱如果大于现在的市值,那套利机会就产生了。我们可以10块钱买入,然后等公司清算后发给我12块钱。

相比之下,清算案的套利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你需要知道公司现在手里到底有什么家当,能卖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卖掉,变卖的过程要花多少成本,要交多少税、破产相关的法律,等等……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只能估摸个大概,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管理层给出的预期。

下篇继续讲解:

清算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估算清算价格;

如何估算清算成本;

清算案有哪些潜在风险。

⑤ 业务分拆

一家公司有很多项业务,如果把其中一项剥离出来,单飞上市,那单飞业务的估值通常会超过没单飞之前。所以我们在没分拆之前买入,持有到分拆之后,我们会按比例收到被分拆出去的股票,这部分股票估值会因为分拆而增长,我们就赚钱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看好一项业务(比如支付宝),你会倾向于直接买入它。如果你只能通过阿里巴巴来持有支付宝,你会考虑很多问题,比如阿里的其他业务如何,会不会影响整体股价。所以间接持有时,你愿意给的估值就低。但如果支付宝单独出来上市了,那它的估值一定比在阿里体系里时要高。

举个我们熟悉的例子,美国的淘宝eBay,上市时是所有业务放在一起的,包括它的支付宝Paypal。eBay宣布要把Paypal单独拿出来上市时,股价大涨了一波。

也许阿里借鉴了eBay的前车之鉴,上市时就没有把支付宝业务加进去,而是放到了蚂蚁金服里。现在蚂蚁金服正在筹备上市,那估值也是不可小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