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拜水都江堰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参观都江堰二王庙

文/王克明

应成都女孩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在读博士生范紫微邀请,

2016年 1月13、14日,由范紫微做翻译,笔者为问道而来的美国纽约城市

大学(CUNY)教授Q李(KyooLee)博士介绍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同时,

参加了 Q李教授与文庙国学院学生的关于中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与二王庙当

家道长邹理慧的问道交流。

Q李教授,五十多岁,韩裔美国人,一口地道美式英语,一副中国教

师模样。她是英国华威大学的安格鲁—欧洲哲学博士和英国伦敦大学文学

博士。在接受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她不断思考着阅读着。著有书籍《另类

解读笛卡尔:盲目、疯狂,梦幻般和坏》,合作创办有《女性研究季刊:

安全》《种族的批判哲学:仇外心理和种族主义》,有许多哲学方面的研

究成果。她近年的哲学研究对象是东方的道教与道德经。Q李教授的都江

堰之行,主要目的是与青城山道教协会的坤道进行交流,研究女性对道教

经典的理解以及女性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探访神奇伟大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千年不朽的奥秘。

到达都江堰市的第一天晚上,Q李教授来到都江堰文庙国学院与学生

们进行交流。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和都江堰国学院在都江堰文庙开

设的国学 3年制专修班,仿效无锡国专,采用国学通识教育,略仿普通文

科大学和高等师范之例,分科讲授,唯以国学为主,文武兼修。系统开设

文字学、声韵训诂、中国文献学、文学、经学、史学、哲学、历代文选、

诗词、对联、佛学、道学、六艺、西方哲学、宗教、社会学史等60门课程。

遍请全国名校名师授课,务使学生对国学有深入系统的了解。参与这次对

话的学生个个国学学养深厚,且可用英语同 Q李教授直接对话。

在文庙,Q李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西方科学家和启蒙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以及对西方科学和文明发展的影响;回答了同学们对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不同含义和解读;庄周梦

蝶典故中,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谈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Q李教授认为东方与西方是相对的,比如在韩国,中国就是“近西方”,而欧洲则是更远的西方。这个世界是多样的,不仅有东西方的差异,南北也有差异,就是在中国,北京与云南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进行交流与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她认为迪卡尔的西方哲学思想以微观的、量化的观点认识世界,影响了西方三百年来经济的发展。而在人类精神世界的提升和发展中,东方哲学从宏观、整体角度认识世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天,Q李教授的行程,首先是拜访青城山道协二王庙坤道邹理慧,之后是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后是去青城山参观访道。来到二王庙已近中午,当家道长邹理慧热情接待我们,一句“相见是缘分”拉近了双方的距离,道长的话听起来却有几分佛理。

邹道长六十多岁,一身灰色绵布道袍、玄色道冠,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步态轻盈,所谓仙风道骨是也。自四川农村长大的邹道长,据说文化水平不高,出家修行已有三十多年。纯朴友善的她,如果不穿道袍,你也许又看不出她与普通农村妇女有什么区别。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思想者、大学问家今天能与她进行怎样的交流呢?

二王庙前殿塑“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神像,后殿为李冰夫妇塑像。Q李教授一行在道长引导下,从后殿至前殿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者李冰父子礼拜上香。这个西方文化的饱学之士,却对东方宗教 ——道教中的神仙“清源妙道真君”顶礼膜拜。礼毕,邹道长招待大家吃斋饭,在常规三菜一汤的素斋之外,道长还特地交代厨房为客人增加了西红柿炒鸡蛋。饭后,邹道长请大家在会客厅喝茶,并向大家介绍二王庙的历史。自清乾隆年间,武当山全真教传来青城山二王庙,至今已历二百多年。庙里供的李冰父子是道教的功德神,是因为治水的功德被封为神,李二郎是清源妙道真君。

道教从业人员的生活清苦,主要内容是念经、吃素、练功:早上 5点半就起床,打太极拳、练剑、跑步等。早餐后的功课是在大殿念经,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民消灾祛难,下午则打坐练功。二王庙目前有二十名道人,坤道是大多数,乾道只有几个,是少数。几十年前,这里全是乾道,现在坤道多乾道少,乾坤转换,运化天成。当问及是否会随着时间推延将来转换为全是乾道时,邹道长高兴地回答,这是完全可能的。这种转换是由二王庙所处山势的风水决定的,六十花甲一个轮回。

Q李教授通过范紫微的翻译问《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

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关于“玄牝之门”,Q李教授在英语、德语、韩语等翻译的资料中看到译者多译为:“玄者,黑也。牝者,母性动物也。”教授对“玄牝”即为黑色的母性动物之说产生疑问。邹道长则认为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她的理解是“玄牝之门”有如深山峡谷,深不见底。修道者,在习练过程中,要在身体内部找到这个似有非有的深奥玄妙之门。着意持守,久之,才能有所收获。

当问到对所读经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时。她迟疑片刻后说,是“无私无欲”。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有私心杂念,不胡思乱想来分散精力。按照师傅的指点,专心一意静心修炼才能有所成就。Q李教授惊奇道:“哦,原来我就是想得太多了!”问到出家修道的理想时。邹道长说:“与道友们一起潜心修炼,天天念经,祈祷国家平安,保佑人民幸福。争取在这一生一世做出一点不同于普通人的事来。”为此,大家都为她鼓掌点赞。老子曰:“圣人被褐怀玉”是类此乎?”

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Q李教授知之不多。笔者与 Q李教授一行从二王庙开始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通过范紫微的翻译向教授介绍了水

开放的都江堰丨美国教授拜水都江堰

Q李教授(前排右二)一行与邹理慧道长(前排右三)在二王庙合影

供图:王克明

利工程悠久的历史: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至今仍然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建成至今已经 2200多年了。Q李教授说,这可真是水利工程的老祖宗。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今天能见到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非常高兴。在三官殿前,Q李教授对石墙上的治水“三字经”和“八字格言”产生了兴趣。笔者向她介绍了治水“三字经”是都江堰治水经验的总结,主要内容是说每年“岁修”时需要做哪些工作,不同部位的岁修要掌握哪些要领,比如是说“深淘滩”有深的标准,“低作堰”有低的尺度,这些尺度在实地都有标志的。岁修工程还要尊重河水夏涨冬涸的自然规律。Q教授说:“把经验雕刻在墙上,大家一看就明白。这办法很好。”

Q教授一行缓步走上索桥,当听了何先德夫妇捐出自己的资产重修索桥方便百姓来往的故事后。Q李教授说,这是很有德行的一对好夫妻。在鱼嘴金刚堤,Q李教授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河流弯道的地利之便,对河道中自然形成的沙洲进行改造形成鱼嘴和金刚堤发挥分水作用;巧妙利用水流自身的作用和弯道环流原理实现分水排砂;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编成竹笼,笼住河里的石头实现拦水和护岸。如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非常佩服。在宝瓶口前,Q李教授说,都江堰水利工程蕴含着“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比如说“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完全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不愧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来到伏龙观,Q李教授向东汉时期的“镇水之神”李冰雕像虔诚礼拜,完成拜水之行。

开放的都江堰丨美国教授拜水都江堰

本文摘自《开放的都江堰》一书。

该书由四川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是都江堰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文献丛书之一,由都江堰市档案馆编辑,主编王克明。该书见证了千年来都江堰与世界的沧海桑田,从716年(唐开元四年)第一位到都江堰的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今天的奥运冠军到到我们的三项世界遗产。该书记录了都江堰的每一次成长,见证了都江堰走向世界的每一步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