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玄奘之路”第十三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落幕,共有来自国内外64所商学院的2800余名选手参赛。挑战赛中,选手们历经艰辛,在茫茫戈壁中徒步穿越114公里,用行动完美诠释了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的玄奘精神。

在四天三夜的赛程中,环球网记者遇到了电影《南极之恋》的导演吴有音先生,相谈甚欢,让我们听听他的电影与戈壁故事。

《南极之恋》吴有音:艺术无法搜索用身体去感知

受访人:电影《南极之恋》导演 吴有音(右)

采访人:环球网体育事业部总监 张驰(左)

环球网记者:您这次来戈十三的初衷是什么?

吴有音:2017年8月我着手撰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沙漠里。我挑选了很多故事发生的地点,最终选到了莫贺延碛。我认为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所见所闻是次要的,而所感是重要的,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个人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亲身接触过沙漠戈壁,就没有这种实感,没有这种亲身体验。而玄奘之路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今年这个小说接近完稿,我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探路者有8个名额可以参加到“戈十三”这个赛事中,而且这条路我个人独自是不敢走的,但是玄奘之路这项赛事有非常好的后备保障,而且探路者还为我提供了全套的装备,所以我就过来了。

环球网记者:亲身体验戈壁挑战赛之后,您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吴有音:一开始我所想象的戈十三更多的是大家愉快的在一起徒步,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场非常严肃的、经过精心筹备的比赛,我甚至听说很多人为了参加戈十三,提前半年买了最合适的鞋穿着磨合。

对于田径运动和长距离的徒步我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所以这次鞋的挑选以及各种装备都没能做到最优,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间接的学习到了很多事,包括肌肉拉伸、徒步的技巧、比赛中的补给等等。而且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登山杖,虽然我去过蛮多的雪山和险境探险,但是我一直不习惯使用登山杖。最近由于膝盖的问题,再加之每天徒步的距离很长,想要减轻膝盖的压力和痛苦我就必须学会使用它,经过这几天的练习,我已经可以把力量很均匀的分配在两个登山杖上,可以说已经非常熟练了。

《南极之恋》吴有音:艺术无法搜索用身体去感知

环球网记者:今年2月份您导演的电影《南极之恋》上映,最近又在完成这个发生在戈壁中的故事,您对极限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带来的体验好像非常情有独钟?

吴有音:是的,我很喜欢人们在极限环境下所发生的悲喜故事,所以就一直在这个门类里钻研。这次的小说情节也是在极限环境里所产生的。

环球网记者:所以为了完成这种故事就否意味着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

吴有音:没错,我都要亲自体验。就像之前说到的,这个时代资讯太发达,大多事情通过网络搜索学习你都能成为专家,唯独艺术这件事是无法搜索出来的,因为你不去体验就没有现实的感知,如果缺少了这种感知,那你对于一个场景所能涉猎到的以及能创造出的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南极之恋》吴有音:艺术无法搜索用身体去感知

环球网记者:这次参加玄奘之路,对于您这部小说的创作会有怎样的帮助?

吴有音:我觉得会有很大的修正。

环球网记者:为什么会用“修正”这个词?

吴有音:在创作之初查阅资料加上我个人的想象,莫贺延碛更多的给我一种800里瀚海沙漠的感觉,亲身体验过后我发现,它其实更多是一个戈壁地带,所以我有可能要把小说中莫贺延碛的名字做出修改,比如哈顺戈壁。除此之外,这次旅程又让我了解到很多细节,比如各种各样的植物、地理特点等等,当我将这些细节完善到小说中,它的真实感就会强很多。不过这些还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我对主人公内心的把握,让故事可以更厚重、更丰满,如果没有被烈日暴晒过,如果没有在绝望中一天步行超过30公里,那么你是没有办法在内心有那种感知的。

环球网记者:这部小说可以说完全是从真情实感出发的了。

吴有音:对,而且这种体验对于读者来说是新鲜的,它的真实性是超越多数读者想象的,正因为如此才足够打动人。

环球网记者:在之前您拍摄的电影中,可能大众没有感觉,但从一些专业人士的视角看,有一些情节和实际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您怎么看待这类问题?

吴有音:我觉得是这样,对我来说什么叫电影?一个女人穿着黄颜色的运动装,拿一把日本刀劈残一百多个西装眼镜男,这叫电影,这部伟大的电影叫杀死比尔。艺术有一个特征,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些局部的夸张在戏剧中是应该被忽略的,因为只有这种夸张才能达到戏剧的张力,否则就是个平淡无味的故事。所以电影可以夸张,但是你必须要足够懂,如果不懂就变成了乱编,但是你如果体验过了、懂了,那么这种夸张,我觉得就是一种创造。

《南极之恋》吴有音:艺术无法搜索用身体去感知

环球网记者:这次之后,对于当年独自穿越800里茫茫戈壁的玄奘有什么新的认知吗?

吴有音:当年玄奘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穿越这段路程有那么多专业的装备,晚上休息有那么好的帐篷、那么舒适的睡袋,这些玄奘都没有。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吃掉喝掉的那些东西的重量是我们自己背不动的,但是玄奘他都自己来做,也没有任何后援保障。所以我一直在问一个问题——陪同玄奘穿越800里瀚海的那匹白马吃什么?我问了一些了解的人,我问他们麻黄马吃吗?他们说麻黄马不吃。白刺马吃吗?白刺马也不吃,那很有可能他的马是会死在戈壁里的。那么他所带的那些补给品怎么办?这个太难了。

另外,玄奘相比我们,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压力。我们在这里走其实心理上是没有压力的,因为有着很完备的后勤保障,大家心里都很明白我们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就算我们昏倒在这里也会有直升飞机马上把我们救走。但玄奘没有人去给他做保障,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在那里走,所以这个真的是特别厉害的。

环球网记者:我们就先聊这么多,真希望能早点看到您的下一步作品,感谢。

吴有音: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