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波88岁老人捡废品10多年,却年年给人送钱!看完泪目…

来源:海曙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谢谢您,谢谢,您是我们身边无私奉献的楷模。”8月27日上午,海曙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紧紧握住姜善庭的手,感谢他将自己拾荒以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万元捐至慈善总会,用于资助困难家庭。在老人的再三要求下,捐赠证书上留下了“爱心老人”四个字,而并没有用其真实姓名。

这是怎样的暖心故事呢?记者第一时间采访进行了解。

古林镇藕池村附近的人们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位老人姜善庭,但却不知他是一位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好心人。

10多年来,这位88岁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每天骑着一辆小小的旧三轮出门,捡废品卖钱,再将这钱资助困难家庭。

每天上午起床后,姜善庭都会骑着三轮车在家附近的社区、街道上溜达,找寻“目标”,到了饭点再回家。“硬纸板的回收价格高一些,饮料瓶不值钱嘞。”姜善庭笑着告诉记者,当小三轮装满废品后,他便拉到家,积累了一个月后,再统一卖给废品回收站。“有时候,一礼拜捡下来的废品还卖不到10块钱。”

老人坚持拾荒的原因不是自己生计困难,而是想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给予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样一个心存善念的老人,并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姜善庭每月有退休金1200余元,他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钱,菜都不舍得买,电都不舍得用,女儿心疼父亲,经常送菜过来。

“我长期吃素,有时候一个面包就可以抵一餐了,除了每个月吃药看病以及买点蔬菜花费50元左右,剩下的都积攒起来。”姜善庭说,自己平均每月攒800元,加上卖废品的钱,每年有1万元左右。

姜善庭的家里堆满了各种捡来的瓶子,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周围的邻居多次劝他,退休金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了,不要再去捡废品了。可是谁知道他从牙缝里抠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事老人从来不和任何人说起,后来他的女儿们知道了他做的事,纷纷劝他不要出去捡废品了,钱不够子女们可以给。

但姜善庭却说,国家给他的退休金是给他好好生活养老的,自己既然想帮助别人,就应该拿真心去帮助,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帮助他人。

关于老人这些年到底资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钱,他自己也已经模糊了。记者了解到,姜善庭喜欢看报纸,有一年,他通过报纸看到横溪镇有个困难家庭,孩子因贫读不起书,需要帮助。“这个事情对我启发很大,感触很深。”姜善庭想到还有读书困难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

于是,姜善庭来到藕池村村委会,向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了解这位资助对象。“姜师傅问我去横溪的路线,我们才知道他已经做热心公益这么多年了。”李小平感慨。

随后,姜善庭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坐着公交车,怀揣着4000元爱心款,专程赶到横溪镇的一所小学,将善款交给资助对象的老师手里,还买了生活用品送到学生家中。“孩子的成绩非常好,但读不起书,我很心疼,就想帮帮她。”姜善庭说。

有一年冬天,集士港镇山下庄村一个村民的女儿得了白血病。老人知道后,又将自己省下的3000元钱送到这户家庭,献完爱心就离开了,没有留下姓名住址。虽然每次献爱心的钱不多,但是却需要老人节省好几个月的退休金、捡数不清的废品。

目前老人的左腿因故残疾,日常出行不便,时常还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状况。由此,他才将自己的心愿告诉村书记李小平,想一次性捐赠5万元给需要帮助的人。

“我都一把年纪了,钱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子女有手有脚能够养活自己,我现在能帮困难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乐趣。”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姜善庭用一腔热血播撒爱心,用春风化雨温暖人心,他的善举感染了很多身边人,激发更多人传递大爱精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