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俄罗斯海军官兵往往以彪悍的风格闻名于世,往往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即这支舰队拥有很强大的战斗力,而航母的作战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俄罗斯的核潜艇部队很优秀,但航母的作战能力非常低下却是事实。“库兹涅佐夫”号保养极差,拖着浓浓黑烟航行曾被传为笑谈,而锅炉房的维护更是惨不忍睹,在全球仅仅处于三流水平。

一切现象都有其因果联系。俄罗斯航母作战能力低下的根源,其实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比如,“列宁格勒”号直升机航母的舰长库拉克就曾经回忆道,舰上官兵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热情,而且全舰也没有组织系统的技术培训,往往是等到机器设备出了故障,才开始读技术说明书和使用指南。

航母的维护和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各个业务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美国海军,无论是军官,还是水兵,只要航母部队里面服役,在整个戎马生涯中都非常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业务水平。这并不是美国航母官兵天生勤奋好学,而是有一条非常完善的待遇制度。

美国海军官兵的个人业务素质越高,就越容易获得晋升,相反如果不提升专业技能,那很有可能就会落后于其他人,在美国海军之中呆不下去。不仅如此,美国海军的官兵很多都是职业军人,军官绝大多数都来自世家。这些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关于美国海军的一切,享有先天优势。

而相比之下,如果足够优秀,美国海军的官兵可以将在航母上服役当作长期的职业来做。首先是要想成为美国海军军官非常困难,要经过层层的考核和选拔,没有社会名流的推荐信,根本上不了海军军官学校。要成为航母上的军官,又得是其中的佼佼者。正是美国海军将航母军官视为一支精英队伍,因此给出了极其优厚的待遇。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之时,美国航母上一名少尉的月收入就高达3500美元,而这相当于苏联航母上一名中校的收入。

中肯的说,苏联对于航母军官还是非常重视的。如果能到航母上服役,通常可以获得很快的晋升,但这些军官并不将这个过程视为一种享受,而将其看作是能够在岸上获得更好工作安排的苦旅。根据统计,绝大多数苏联海军军官在航母上服役的时间都没有超过5年。苏联航母要么是呆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寒冷的港口里,要么是一次出远海很长时间非常难见到亲人。

苏联航母部队战斗力不强的症结还在于水兵服役体系的不完善。这些水兵大多数都是19~20岁的小伙子,只在航母上服役两年,刚刚勉强掌握初步知识就复员回家,航母队伍的水兵平均年龄为19岁左右。而与之相比,美国航母水兵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服役8年时间,水兵平均年龄为24岁。除此之外,美国还有非常可靠的军士长阶层,其平均年龄为31岁。

由于航母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的水面作战舰艇,所以需要官兵们有更多的付出,但苏联海军却没有给予这些官兵以特殊的待遇,他们的津贴居然和导弹艇上的人是一样的。从“莫斯科”号到“库兹涅佐夫”号,尽管苏联建造的航母数量已不算少,实际上部队的建设都是这么浑浑噩噩过来的。可以说,苏联投入海量的资金来打造强大的航母,却没有为海军官兵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福利待遇环境和业务培养体系。

当“库兹涅佐夫”号成为俄罗斯海军的一员时,由于经济状况的恶化,航母官兵的处境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糟糕。给官兵的待遇,结果就是反映在航母和舰载机的维护保养上,且最终反映到战斗力之上。再则,“库兹涅佐夫”号现在已成仅存的航母独苗,缺乏部署和使用的连续性使作战能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