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文:凤凰女士(读史特约作家)

我不钻研历史,更不愿钻历史的牛角尖,对于史料,奉行集思广益而后试图作逻辑推断。

我因为看了粤剧《洛神》,对于流传千古的甄妃与曹植的恋情之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事缘于我那爱好粤剧的母亲。记忆中,过去的十数年来,我的母亲不时地在有意无意之间向我灌输粤剧文化,而我始终如粤语所讲的“只耳入,只耳出”,根本无心恭听,直到最近,我居然能够静下心来端坐于电视机前,把一部七场戏的粤剧光碟分两天两次看完,真真是个奇迹。

我向来觉得粤剧的唱声过于尖利,不知是否因母亲的精诚所致还是因年龄渐长的缘故,我居然开始接受粤剧。

我刚刚看完的粤剧剧目有龙剑笙与梅雪诗的《紫钗记》和《帝女花》,还有就是林小群的《洛神》。经过上网查找,才发现《帝女花》原来被称为粤剧的戏宝,可见我是个切头切尾的粤剧盲。《洛神》这部戏倒是引发了我对其故事真实性的追究。

很快地,我在互联网上读尽了自己认为该读的文章与文献,脑海里把所有相关的资讯过滤整理,渐渐地理出一条思路,与粤剧《洛神》的故事情节大有出入。不过,母亲还是愿意沉迷于戏剧的演绎。

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甄妃(183年–221年),是汉末三国时代曹操儿子曹丕之妃,她原为袁术的儿媳妇,在当了三年袁家媳妇后,二十二岁时被迫改嫁曹丕。

当时,袁术被曹操打败,甄女成为曹家的战利品,尚未成家的十七岁的曹丕为她所惊艳,先下手为强,恳请其父成全这门婚事。

曹操其实也有意把这美少妇占为己有,只是碍于与儿子争妇而答应了曹丕的请求。于是,甄妃成为了曹丕的原配之妻,相继诞下一子一女,即曹睿和东河公主。

其后的十八年,甄妃的身份一直是太子妃,曹丕在魏王曹操病逝后继承曹氏基业,并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然而,甄妃并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因为曹丕身边缠绕着一位比甄妃年轻而工于心计的郭女王。

郭氏为圆其皇后梦,不惜施尽毒计,终使曹丕逼迫甄妃饮毒酒而身亡。

甄妃死后五年,曹丕得病而薨,他们的儿子曹睿继位登基,追谥甄妃为昭明皇后。从此便有了“甄后”的称谓。

鉴于甄妃生前未被封后,我认为,还是保留“甄妃”之称为宜。

根据各项史书的记载,甄妃是名才色双绝的女子。先说她的色,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之弟,在甄妃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223年,写下千古名篇《感甄赋》,以绝笔把甄妃的天姿国色展示无遗。

如果说,从那文绉绉的字里行间中去想象美若天仙的甄妃,颇费些功夫的话,那么,凭曹操与子争妇的事实,足见她是人间罕物。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都只为甄妃的美貌所倾倒,事实上,甄妃的才情智慧也备受世人赞誉。

甄妃是甄家数名子女中年纪最小的,她也最聪颖和最好学,知书识礼的她早早就名声远播。当她十岁时,力劝其母用家中的粮食救济穷人。甄家幺女的所作所为体现出其超凡大度的气量,堪称女中豪杰。

只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一个女流之辈注定是男人的笼中困鸟,甄女由于其出众的美色,更成为男人争夺的鸟儿。

甄女嫁作袁家妇后并不快乐,因为她的夫婿袁熙既不懂怜香惜玉,也不会琴瑟和音,即使如此,她依然遵从妇道,上敬公婆,下恤幼仆,袁家上下皆敬爱之。

曹丕的出现,确实令甄妃以为自己遇上了真命天子。在她童年时,已有相士预言,此甄家女日后必是贵人。

可惜,她始终是遇人不淑,最后悲惨而死。

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十七岁的曹丕,英姿飒爽,气宇轩昂,而且文才非凡,与其父其弟并称“三曹”,因此,曹丕与甄妃,可谓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令人称羡。

曹丕曾经相当珍爱甄妃,不过,随着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位,曹操染病而死,曹丕独掌大权,废汉帝,自立国号的演变发展,甄妃与曹丕之间的关系已渐行渐远。

甄妃是个接受正统教礼教育的女子,加上她天性正直善良,眼见自己的夫君为争权力不惜残害亲兄弟,她难以接受,却也无力劝阻。

此外,曹丕身为魏君,妃嫔不计其数,与甄妃的恩爱情怀早就烟消云散。

本来,甄妃并不指望被册立为皇后,即便如此,她作为曹丕的首席夫人,还是挡住了后来居上的郭女王通往皇后之路,因此,甄妃注定要陨落。

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与曹丕相比,曹植的诗赋才华更胜一筹,而且,他远不如曹丕心狠手辣,无情无义。

曹植是个典型的中国才子,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恃才傲物,胸怀大志,只是,命运不济,志无可展,虽然深受其父曹操的赏识,但是其兄曹丕怀有蛇蝎之心,在失去曹操的荫蔽之后,他的处境维艰,度日如年。

甄妃比曹植大十岁,而且是曹丕之妻,道理上不会节外生枝,问题在于,甄妃是名绝代佳人,生在富贵人家,从小养尊处优,长成后嫁作宫廷妇,享尽荣华富贵,其姿容仪态岂是寻常妇人所能比拟的?

曹植十二岁的时侯,甄妃进入曹家。古人早熟,东西方皆然。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男子,在十二岁上下便开始进入成熟期。在中国古代,这个现象也是很平常。

甄妃在曹操的大家庭里生活了十多年,曹植在这期间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与甄妃相见相处的时日不少,面对天仙般的嫂嫂,天性浪漫,诗情横溢的曹子建如何不动情不动心呢?

最重要的是,曹植与甄妃志同道也合,惺惺惜惺惺,在这种情形之下,年龄的隔阂理当可以逾越。

不过,以甄妃所受的教育而言,她不可能甘冒与叔叔通奸的罪名。这一道心理的障碍,她永远不会逾越。

我相信,在她的内心深处,她非常仰慕曹植的的才华及他的人格,但是,她是有夫之妇,尤其是曹丕这样一个手握生杀大权而又残酷无情的丈夫,只要曹植或甄妃任何一人有把柄落在他的手里,他们都绝无好下场。

甄妃即使不是恋生怕死的人,也要念及自己深爱之人——曹植的性命安危,可以想象,这对心心相印,面面相视,却又无法公开相恋的精神恋人是多么备受煎熬。

甄妃最终被郭女王的野心所扼杀,曹植也被曹丕贬配发落远方,他们当初的生离亦成了死别,仍然活在人间的曹植始终苦苦地眷恋着逝去的甄妃。

在甄妃死后一年,曹丕召曹植晋见,哥哥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弟弟,席后,曹丕把甄妃生前所用的一只金丝枕头赠与曹植,后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显然,曹丕了解曹植与甄妃之间的感情,至于赠枕头之举出于何意,史论家无定论。

有人认为,曹丕为人不善,他明知道这对精神情人苦恋无果,在幸灾乐祸之余还要惹曹植伤情,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既狠也辣,可怜曹植,除了承受痛苦之外别无它法。

在返回驻地途中,曹植留宿洛水,他枕着甄妃的枕头迷糊入睡,恍惚中见已成了仙子的甄妃飘然入梦,猛然醒来,原来是梦幻一场,顿觉唏嘘不已,千言万语化作行行诗句,《感甄赋》应感而成,传诵后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华丽,此赋一出,汉语里所有描写女神的词语都可以从这里采集得到。

曹植,这位陷入了疯狂的苦恋情绪之中的文坛才子,极尽才情,把所有能想象到的最美的词汇,毫不保留地加诸于自己倾慕的佳人身上。

他在赋序里写的是因洛神的传说而诗情大发,实际上是把自己朝思暮想的屈死的甄妃赋以神形再现: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曹植与甄妃这一对才子佳人,为后世谱写了一个飘渺的梦幻般的浪漫传奇。

甄妃与曹丕之子,即曹睿,继魏王之位后,对自己的生母和叔父的情感关系自然有所闻,为了避嫌,大笔一挥,把《感甄赋》易名为《洛神赋》,曹植的情怀便被转移到洛水之神上,以混淆后人的耳目。

有一篇题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的文章,作者马伯庸,试图证实一个假设:

甄妃为保护儿子曹睿,不惜利用曹植对自己的爱恋之情,到头来反被工于心计的郭王后所害,事件一环扣一环,错综复杂,牵涉的人物都是皇亲国戚,争夺的只有一个:皇位。

读来确实令人感觉惊天骇俗,其中揭示的一些秘史,我认为言之有据,例如,曹睿不是曹丕的骨肉,而是袁熙的遗腹子,曹丕对此深知肚明,然而,碍于各种因素,他无法把这个秘密诉之曹操等家族成员,由此而影响了曹家不少成员的命运。

如果以上推断成立的话,那么,种种的算计和谋划令我不禁慨叹一句:“生作将相帝侯家之人大不易啊。”

关于甄妃与曹植的感情关系,我还是维持自己的推论。现实是残酷的,真情本来就稀缺,可惜这一对才子佳人相遇不逢时,有缘无分空嗟叹,只能凭生死之恋谱写美仑美奂的《洛神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