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收费标准竖立在街头,引来市民驻足观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王浩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佛山市禅城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停车收费新办法》)已正式施行,今天进入第6天。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与相当多一类路段停车早高峰“消失”相对应,不少车主减少了用车,开始更多用公交、打的、骑单车或多种公共交通“混搭”出行的方式。除了临时停车在增加,有的一类路段工作日上午停车量下降了七成。而为了照管增加的临时停车,停车收费员比以往更忙了。

尽管尚无大数据来解答“停车去向”的问题,但通过走访,记者发现,由于禅城中心城区的各种路外停车场发挥了“收费洼地”的作用,主要路段工作日的路内停车量在减少。与此同时,祖庙商圈等商圈的商业停车场还远未出现饱和。禅城区路内公共停车位的管理方(下称管理方)表示,针对新办法施行初期一类路段工作日停车位富余的现象,不排除今后对其做调整的可能。

车去了哪里?车主们改“混搭式”公交出行

“车都去哪了呢?”前日清晨7时30分许,停车收费员陈生一到体育一街的工作岗位,便见到整条马路一望到底,空空如也。只有一辆过夜车在原地,他立即感叹地拍下了照片。家住华远东路的李先生也纳闷,早上7时45分前,不少街坊赶着冲下楼去,开走前晚在路边停放的车子,早早出发去上班。从体育一街到汾江南路,再到华远东路、园南大街,这些白天曾经“一位难求”的路段,如今停车变得稀少起来。

那些不在路内停车位的车辆,都去了哪里呢?在季华路商务带上班的孔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9月3日的本月第一个工作日起,他便没有开车上班,而是改乘公交出行。尽管早上8时30分许才打卡上班,但要送女儿上学,他早上7时20分就出了门。“没办法,收费贵了。办公室楼下的小街巷属于二类路段,一天停下来最多收费去到了40元。附近的商业停车场也默默调了价。”改变出行方式的,还有刘先生。到办公室去,他也放弃了开车。从地铁站出来,他得换骑共享单车。

那么,有没有数据显示,禅城从路内停车位流失的车辆究竟去向哪里呢?记者走访发现,禅城区绝大多数停车收费员仍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来记录停车收费情况。对此,管理方表示,目前,禅城区仅在600个路内停车位安装了地磁感传感器来收集停车数据,大多数的停车数据还依靠汇总停车收费员的数据。加上路内、路外的停车数据和道路通行数据还有待进一步打通、共享,目前暂不能对停车去向问题给出精准的数据答案。此外,广东艾科智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的分析,也为禅城路内停车收费所带来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参照。他表示,按照此前南海桂城路内停车收费试点区域的调查,不再在路内停车的车子主要去了路外停车场,或者车主通过拼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

治堵效果怎样? 一类收费路段变空了

体育一街在从原收费办法的A类路段调整为新收费办法的一类路段后,“早高峰”消失了。这是禅城路内停车位收费调整后一类路段的一个缩影。

一类路段停车“潮汐”变了

停车收费员陈生告诉记者,直到上午10时40分许,体育一街的31个车位上,仍然只有9辆车。他翻看着收费记录本,从清晨到此刻,只有16辆次的车辆停留过,上个月的此刻早已停满。他叹着气说:“临时停车的人大大增加了。看到停车,要赶上去询问,看看是不是过了免费停车(15分钟内),确定要不要收费,我更辛苦啦。”无独有偶,记者走访禅城中心多个一类路段都发现,在白天停车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临时停车在增加。有些车主看到收费员跑来收费后,直接开到了马路对面等人。

“现在,停车的高峰到下午才出现。这和以前不一样。”陈生说,现在收费像在“捡漏”,如果不是体育三街饭店门前的停车位爆满,体育一街也难有充足的停车需求。与体育一街近在咫尺的佛山体育馆内,171个车位少见有空余。因为,从早上8时许至晚上9时许,小车在佛山体育馆的停车场停车,前30分钟免收费;超过免费时段,每辆小车按次收费,只收3元。

在华远东路,收费员告诉记者,从A路段调整为一类路段,工作日在华远东路停车,收费增加了22元。路内停车的数量在减少,白天停车的总数比9月前少了大约五成。而在园南大街,同为一类路段,工作日的停车总量也在减少。记者综合石湾镇街道和祖庙街道多个一类路段的走访来看,晚餐时间段和夜间,停放的车辆才比较多。

部分上学路早高峰仍不易

早在上个月公布《停车收费新办法》之初,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办法还可能催生一些新的现象,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早晚高峰学校周边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拥堵的状况。

前日清晨7时许,记者赶往玫瑰小学。双向行车的玫瑰东路一侧,停满了小车。来送孩子的孙先生告诉记者,玫瑰东路早上上学时段的交通状况依然拥堵,和9月之前比改变不大。记者了解到,作为二类路段的玫瑰东路,其1.5公里长的道路沿线周边,小区车位比较紧张。不少车主会选择在晚上8时后,把车辆停放在该路段的路内停车位上。停车收费员告诉记者,目前白天在玫瑰东路停放车辆的车主基本是附近的上班族。而夜间停车的则多是附近小区的住户。

在一类路段同华路,鸿业小学、鸿业幼儿园与同济小学分在同华路南北两端。该路段早晚高峰由双向两车道改为单向两车道。昨日7时20分前后,同济小学路段进入早高峰。记者发现,此处的两车道已经变成了“四车道”,常有四车“排阵”通过路口。同济小学西门的斑马线与“同济路-同华路”交叉路口相距不过百米,通过该路口的车流与送孩子上学的临时停车汇聚在一起,最多时有超过30辆汽车通过路口。

夜间免费停车受追捧吗?没有预想火爆

尽管体育一街夜间免费停车,但没有预想中的“停得满满当当”。夜间9时许至次日早上8时许,临近佛山体育馆停车场通宵小车停车只收4元。这让下班较早的街坊有了“第二选择”。

作为二类路段的金源街,处在汾江南路和季华路的夹角位置,相当于两条主干道之间的一条“毛细血管”。这里紧邻世纪嘉园小区、金子苑社区和教子村等居民稠密的区域。到了晚上8时许,金源街的路内车位“爆满”。汾江南路上的停车则显得稀稀落落,与此形成鲜明反差。在附近的一类路段园南大街,由于临近商住小区与公寓楼,夜间停车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发现,的确有一些车主为了节约停车成本,推迟了下班时间。李先生告诉记者,他选择晚点下班,一方面为躲避晚高峰,另一方面也为方便停车。19时50分许,他都会赶到家附近的玫瑰东路停好车,再步行回家。次日7时30分许,再去开车上班。

中心商圈车位富余明显

在祖庙商圈等禅城知名商圈,周边路内停车收费的调整,有没有让更多的车流进入商业停车场呢?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在祖庙商圈的一些商业停车场,前2小时的停车费为8元,与就近体育一街等一类路段相比,便宜了一半。此后每增加1小时停车,这些商业停车场增加收费2至3元不等,而全天的收费最高限价在50元左右,形成了一个个停车收费的“洼地”。从走访情况看,这些“洼地”尚无涨价的迹象。

然而,“洼地”吸引力也一般。前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祖庙路百花总汇对面祖庙C地块的露天停车场看到,200多个停车位仍有较多富余。而在铂顿城商场的地下停车场,700多个停车位中,仍有428个车位剩余。收费管理员称,工作日的停车量并没有发生改变。在二类路段汾江南路,据收费员介绍,路内停车数量比往常减少了近三成,有相当一部分车主选择了在紧邻沃尔玛超市的商业停车场内停车。

对话

不排除今后对一类路段做调整的可能

记者:一类路段车位工作日出现富余,会调整为其他类别吗?

管理方: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目前新办法治堵效果比较明显,市民适应新办法还有阶段性。即使要调整,也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充分考虑。要根据交通、交警等部门的道路通行流量数据和停车量数据,会同专家充分评估,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记者:路外停车位现在是“价格洼地”,会跟着调整收费吗?

管理方:以前车辆挤在路内停车位上,是一种“倒挂”的现象。现在路内停车收费调整了,停车从“路内”转向“路外”。我们管理的路外停车位共有1600多个。但这些车位的收费要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不会做调整。

记者:路内停车收费调整,会促进路外停车资源的利用吗?

管理方:路内停车收费高于路外停车收费,才会有社会资本进入路外停车场(包括小区和商业停车场)。如果要进一步利用好路外停车位的资源,要打通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企业之间有关道路通行流量、路内停车量和路外停车量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展开大数据分析,才能为智慧停车创造条件。为此,下一步,禅城要推广地磁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来支撑停车大数据系统。我们也在组织调研,希望找到适合禅城的智慧停车模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