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唧唧堂經濟學研究小組 小明同學審校編輯|Ernest

概述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中國的電子商務經歷了迅速的發展,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交易市場。事實上,電子商務的擴張不僅僅發生在中國,亞洲、東歐、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也經歷着類似的變化。對於這一值得注意的現象,已有的經濟學文獻中卻鮮有研究實證分析電子商務對經濟福利的影響。UC Berkeley的Victor Couture與Benjamin Faber,暨南大學的谷一楨教授,以及Stanford博士生Lizhi Liu合作的NBER工作論文E-Commerce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試圖填補這一空白。

作者利用中國大規模開展“農村電商”項目所提供的契機,在8個縣共100個村莊開展隨機干預實驗來識別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村電商”項目由政府與企業合作,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促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一是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在村中建立快遞收取點,政府補貼運費等;二是降低貿易壁壘,例如在村中建立電商終端,幫助村民網上買賣等。

數據與實證策略

作者在安徽、河南、貴州找到了願意與之合作的8個縣,在這8個縣中找到那些有條件實行“農村電商”項目的村莊作爲備選名單,然後從每個縣的備選名單中隨機挑選了7-8個村莊作爲干預組,5個村莊作爲控制組。最終,從432個備選村莊裏挑選出了100個村莊,其中包括40個控制組和60個干預組。

根據之前提到的“農村電商”項目採取的兩種措施,對於干預組的干預措施也有兩種。一種是同時對村莊安裝電商交易終端並提供物流配送服務,即同時降低貿易壁壘和物流成本;另一種是對那些已經擁有電商交易終端的村莊只需提供物流配送服務即可,即只降低物流成本。這樣可以通過比較二者的差異來識別出貿易壁壘和物流成本哪種機制起主要因素。

RCT的前後時間跨度爲一年。在實驗前後,研究者收集了這100個村莊的抽樣個人和家庭調查數據,包括收入、支出明細、當地零售品價格等一系列信息,用以村民的福利分析。同時研究者也從電商企業那裏拿到了電商終端的交易數據,由於這個數據涵蓋的羣體更廣,時間跨度更長,因此一方面可以用於檢驗作者的調查數據是否具有代表性並進行穩健性檢驗,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作者對長期效應做出判斷。

研究結果

電子商務的引進事實上會同時對兩類羣體都產生影響。一類是消費者,一類是生產者,作者分別指出了電子商務對這兩類羣體的影響。

對於消費者,由於電子商務引進帶來的商品價格下降、購買更加便利、消費品種類的提高,其福利得到顯著提升。但這一效應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異質性:受益者主要集中爲更年輕、更富有、居住地離電子商務終端更近的羣體,不過同時,就村莊層面來講,偏遠村莊從電子商務中獲益更大。除此之外,通過比較不同干預組的數據,研究發現物流成本降低,而非貿易壁壘的下降,是消費者福利上升的主要機制。

對於生產者,研究發現電子商務並沒有爲其福利帶來顯著的改變。作者認爲其原因是生產方的效應需要時間,因爲還需要商業培訓、信貸市場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電商終端的數據也支持了作者的結論。從消費端來看,實施干預措施後兩到三個月內消費數量和交易數量迅速增長之後一直保持穩定;但從生產端來看,實施干預措施一年的時間裏,物流和交易數量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趨勢。因此短期內生產者的福利改進並不明顯,但長期內可能出現變化。

購買者數量與交易數量

物流量與生產總重量

小編有話說:

對於消費者的福利分析,文中採用了相應的經濟學模型,考慮了名義價格變動、消費集的擴大、替代效應等一系列因素;對於村級之間可能出現的溢出效應以及RCT中常見的compliance的問題都進行了相應的處理。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原文。

參考文獻:

Couture, V., Faber, B., Gu, Y., & Liu, L. (2018). E-Commerce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No. w24384).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唧唧堂研究人簡介:小明同學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 小明同學 在唧唧堂所有論文推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