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铃木将在全球市场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铃木屡次被传将退出中国,如今终于“靴子落地”。

9月4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与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达成协议,以1元现金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这也标志着,铃木汽车全面撤出中国市场。

据了解,解除合资关系后,今后重庆长安将从铃木获得授权,继续展开生产。

此前的6月中旬,昌河汽车宣布,已有23年“婚史”的昌河铃木正式宣布解散。铃木退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也是无奈之举。有铃木的高管曾想媒体表示,实际上“看不到中国销售改善的苗头,也无法对面向中国的车辆开发投入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铃木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其中1993年成立的重庆长安铃木由三方持股,长安占股50%,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占40%,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1995年又成立了长安铃木的兄弟公司江西昌河铃木,后由北汽集团重组。

进入中国后,铃木凭借奥拓、雨燕等拥有优异性价比的小型车,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在2011年达到22万辆的销量“巅峰”。但随后,铃木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据乘联会数据显示,长安铃木全年销量为8.6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6%,亏损了8482万元。进入2018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1月到7月,长安铃木共计销售2.62万辆,同比下降47.3%,在中国市场日渐边缘。

作为曾经的“小车之王”,铃木为何会走到如今地步呢?铃木董事长铃木修(Osamu Suzuk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约25年前,我们在中国(与长安)推出了(第一款微型车)奥拓(Alto),此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培育中国市场。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转向大型车,我们决定将所有股权转让给长安汽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时间财经表示,铃木的企业规划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错过了中国消费升级。过去10年,中国家庭购买力的快速增长,已将需求转向更大、更宽敞的车型,比如SUV,而过渡依赖小型车的铃木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中国市场对于电动车需求与日俱增,但铃木至今没有一款电动车在售。

未能跟上市场调整

长安铃木退出中国并不意外。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铃木在中国市场一直在痛苦中挣扎。一位曾经任职铃木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长安铃木在北京就一家店,早已没什么销量。除销售长安铃木品牌之外,这家店还销售北京现代和君马汽车两个品牌的产品。这在4S店中极为罕见。

进入2018年,不时传出长安和铃木“分手”的消息。4月底,长安铃木曾发声明否认了铃木汽车解除合资关系,退出中国市场;6月底,一封所谓的长安汽车声明,再次刷爆汽车圈。声明表示,长安计划收购铃木持有的长安铃木股份。随后,长安汽车便发声明进行了二度辟谣称:“近期网络有关长安汽车拟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为不实消息”。但这始终未打消人们关于长安铃木将结束合作的猜测。

铃木为什么要退出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跟上中国市场的快速调整。

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铃木汽车在华销量的下滑,是微型车市场整体下行的“缩影”。过去10年,中国家庭购买力的快速增长,购买需求已经转向更大、更宽敞的汽车。而长安铃木却与消费升级错过,进入产品低端化趋势,这是铃木日方领导人的企业规划和发展思路与市场脱节的重要体现。

公开数据显示,经济小型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03年的35%下降到2017年的6.7%,铃木也随着这一趋势销量一直下降。据了解,铃木汽车的奥拓、雨燕、天语等主打车型都是小型型轿车。虽然2015年和2017年,长安铃木推出了小型SUV维特拉和骁途,但也并未“拯救”铃木,销量维持在每月一千辆左右。

在新能源布局方面,铃木几乎是空白。目前,在铃木产品线中,没有任何纯电动汽车(EV)。但电动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A00级车中,电动车占比32%,汽油车占比68%;而到了2017年,双方的占比出现倒挂,电动车占比69%,汽油车占比31%;2018年上半年,双方比例为86%和14%。

与此同时,各大合资品牌却在加大对新能源方面的布局。目前把混合动力车型作为主力的丰田,计划在2020年率先在中国市场正式投入电动汽车;本田在中国已经推出4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如飞度混动版等车型;日产汽车在已有2款新能源车型,楼兰HEV和轩逸·纯电动车型。

缺少产品支撑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铃木过于顽固地坚持小型车为核心的产品战略,也是它在中国遭遇“溃败”的重要原因。在外界看来,铃木汽车具有浓厚的家族企业色彩,很难在快速变化的竞争中实现迅速转身。铃木在此前几十年间,一直在前任铃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CEO铃木修的掌舵下,坚持在小车策略下前行,即便是其它日系车企已经涉足大型车,开始多元化发展。

这直接导致长安铃木缺少产品的支撑。截至目前,长安铃木旗下仅有6款产品,其中骁途、维特拉属于“后起之秀”,但并没有雨燕、天语等畅销。奥拓在2009年投放市场,但至今依旧为长安铃木的主力车型,这与我国市场消费升级趋势相违背,品牌力一直得不到释放和增长。

此前,昌河铃木也面临类似问题。一位昌河内部高层曾表示,一款北斗星销售近10年,除了K14b发动机和剩下的两套动力总成全部采购外,昌河与铃木之间也没有再多关联。其实,自2013年北汽集团火速收购昌河后,就曾表示要积极促进铃木引入全新车型。然而,北汽集团就昌河铃木问题曾数次洽谈,但一直未就昌河铃木发展战略达成一致。

6年前,铃木退出了美国市场。如今,铃木又退出了中国市场。未来,它将走向哪里呢?据了解,铃木将以印度为立足点,开拓非洲和中东等地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汽车销量为401万辆,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新车市场。铃木2017年在印度总计销售了165.4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51.3%;相比之下,铃木在日本本土市场的销量为66.8万辆,占比20.7%。

但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铃木退出中国后,还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危险。如果铃木不加速产品电动化转型的话,在未来它都将在全球市场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北京时间财经 周西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