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农产品需要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来弥补国内生产不足和消费需求。过去,一些大宗农产品品种主要来自几个国家,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渠道的拓展,农产品进口格局正日益多元化。

这两天,哈尔滨一家农业公司的负责人,一直通过微信视频关注着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谢尔盖农场的大豆播种作业。

去年这家公司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包租下为期49年的三个农场的100万亩土地,其中20万亩种植了大豆,当年收获3万多吨,全部返回国内进行加工。

黑龙江省东金集团副总 吴平:今年计划再增加30万亩,总共达到50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0万吨。全部回运到国内市场。

我国人多地少,部分农产品的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俄罗斯地多人少,劳动力相对不足,两国农产品生产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格局。据黑龙江省农委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黑龙江一些企业在俄罗斯借地种粮,种植大豆约500万亩,每年运回国内的大豆50多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出去,能够提高进口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大型的跨国粮商,加强对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投资,来促进这些国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来促进这些国家农产品流通能力的提高。这样既可以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使全球农产品市场随着中国进口的增长而增长。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口额已经占到全球贸易额的十分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贸易伙伴国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来源正逐步扩大。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干琼:过去我们大豆的进口(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三个国家。今年一季度,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同比)大概增加了1.3倍左右。还有一些其它产品,比如说猪肉。我们已经拓展到了像德国、西班牙、欧盟等地。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缺口,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进口更加多元化。

201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呈“三增”态势,均创历史新高。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两千亿美元大关,达2013.9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499.2亿美元,同比增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