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起来确实辛苦,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这无可厚非,在高考这件事上,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可以看到四十年下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共1.15亿人。

01

昨天微博上有个热搜是这样的,一位毛坦厂考生一年做了5千张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他们九十多个人的班级,筹集了班费三万块,三分之二都用来买卷子做题。

不仅如此,考生们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因为熬夜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药物预防生病。

听起来确实辛苦,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这无可厚非,在高考这件事上,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但让我意外的是,这样的一条热搜下,充斥着各类嘲讽。

有说这样的考生就是赤裸裸的刷题机器。

还有直接断言了孩子们未来的评论。

还有人把毛坦厂中学和中国造不出芯片联系了起来。

还有这种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废品”的评论。

还有这种让人目瞪口呆的言论。

我不能理解。

02

有一个词叫“何不食肉糜”

说是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后来这个词,形容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就像上面那些嘲讽高考学子的网民一样。

他们不知道,在广大的中国地区,有数万卑微的家庭,没钱没势没人脉,没有任何背景能和其他人去竞争,只有通过高考拉近一些差距,也许这种差距微不可见,但毕竟是缩短了差距。

即便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大变化,也算给下一代铺了一块垫脚石,要不然世世代代都只能在一个地方打转。

有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导演郑琼用2009-2015年的6年的时间拍摄而成,她挑选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记录了他们之间的成长历程。

马百娟,甘肃省会宁县的一个小女孩,穿着不合身的玫红色衣服,背着破旧的书包,齐步走般摆着胳膊,在曲折的山路上走得精神抖擞,露出童真的笑容。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马百娟一家的生活开支一年不超过50元,她的早餐只是用水泡一泡冷掉的馍馍,稀里呼噜地吃完后就出门了。

在只有5个学生的小学里,马百娟的年龄最大。当她用带着甘肃口音的不标准普通话朗读课文时,你能够感觉到这个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平房和楼房,我家住楼房,客厅真宽敞,入夜人安睡,窗帘映月光……”

她的梦想是北京的大学,每个月挣1000多,帮助家里买白面,因为家里的面总不够吃。

徐佳,和千千万万个挤上高考独木桥的你我一样,把高考当成是跳跃阶层的唯一途径。前两次复读,徐佳的高考分数都是497,他怀疑是上天在捉弄他。

在经过短暂的打工生涯后,21岁的他再次回到校园里,他想着,考上大学,是早亡的父亲对他唯一的期望。

尽管有过一段时间的羞辱感以及自卑感,手抖、做不进去试题,但高考始终是自己要第三次面对的一道坎。这一次如愿考上湖北工业大学。母亲和奶奶在父亲的坟前哭唱,徐佳神情默然。

后来大学毕业的他到处投简历,由于非重点大学学历,工作也找得十分艰辛,好在最终他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生活宽裕了一些,却还是有点紧张。

袁晗寒,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感极强的家庭里。在电视台工作的妈妈有一头漂亮的长发,家里还有一只乖巧的斑点狗。她的妈妈主动让她从美院附中辍学,于是她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对付无聊。

生活富裕的她开过酒吧、去过性用品店卖东西,去德国学习艺术,在国内的公司实习。

最后她开了一家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这三个人的世界是充满隔阂的,他们无法知道其他两位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差距,不仅仅是物品、金钱那么简单,可能还隔着几代人的摸爬滚打。

在这部纪录片里,其实最让我震惊的还不是现实生活的差距,而是梦想与梦想的差距竟然比现实还要大。

当袁晗寒躺在舒适的大房子里想着如何打发时间时,马百娟在想着长大了去北京上大学,一个月赚一千,这样就可以给家里多买些面了。

我们生活在巨大隔阂里,彼此浑然不知。

就像之前,王思聪在和花千芳的骂战中,说了一句惹怒众人的话:

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王思聪不知道,在中国,没出过国的是大多数,而且是绝大多数。

根据2016年底公安部给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居民持有护照的只有1.29亿本,不到人口的10%,而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居民因私持有护照的只有5%。

就算所有有护照的人都出过国,那中国出过国的人数也只有10%。

也就是说十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出过国,没出过国的是绝大多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的本科率只有4%。

虽然在大家的印象中,现在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但如果仔细算算就会发现这是事实,

下面是中国恢复高考以来各年大学录取率和录取人数。

可以看到四十年下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共1.15亿人。

根据2014年教育部给的数据,那会儿我国专科和本科在读人数几乎是1比1,所以这1.15亿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专科生。

也就是说本科生一共只有5700万人。

那中国有多少人呢?中国有14亿人。

这么一算本科率确实是4%。

除了出国和本科率,还有收入。

几年前国家曾经发文明确,说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被称为高收入群体。在个税改革短期和中期目标阶段,这类人群是重点调节的人群。

朋友圈里不少人表示无法理解,毕竟年收入12万连上海内环一个厕所都买不起,豆瓣上约炮的都至少年薪30万,知乎上装逼的都至少年薪50万,为什么年收入12万就算高收入群体,就要被重点割韭菜。

但事实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中位数12186元。(可支配收入不是说减掉你的开支,而是就是拿到手的钱)

也就是说,如果把我国14亿人按照收入排个序,那第7亿名,一年下来能赚到的钱,还不到2.5万元,开支还要更少。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03

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上帝视角,去嘲笑那些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拼命努力的孩子们。

白岩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一句话:

“无论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笑毛坦厂中学的事。当你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时,对于未来,只有靠自己打拼,而读书高考之路,也算是其中一种。”

白岩松在采访中说:

“在毛坦厂,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留下来照顾孩子,几个母亲必须轮换,因为没有一个母亲可以承担这么多的经济压力,这个母亲在这儿给三四个孩子做饭三四个月,打工去了,这三四个孩子的下一个母亲再来接班。”

“你想想,能把院墙外的柳树当神树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

高考背后承载的,是无数个卑微家庭渴求的公平、尊严、梦想。

诚然,如今的高考中当然有一些毛病,这里面涉及到教育体制,应试教育。

每一年高考,都会被媒体把这些问题揪出来放大。

但一个事实是,他们口中的高考是这些没坐过飞机、没出过国的家庭找到的最好的出路了。

而且,考上还不错的大学,真的像他们说的没有用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用个例说事,说A老板小学都没毕业,手底下都是大学生。B老板中学没念完,一年赚几个亿。

但从数据上来看,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平均收入远高于没念完的人,而且收入水平是随着学历水平递增的。

这才是真相。如果真要举个例的话。

马化腾是深圳大学的,马云是杭师范的,李彦宏是北大学霸,张朝阳是清华大学,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可以说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你再说考上大学没有用?

还有,总有人愿意拿美国作为例子,讲美国学生压力小,完全不学习。

真的这样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美国孩子也很用功,有的可能甚至要在课外上九门辅导班,只有很差的公立学校的孩子真的不学习,但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耶鲁法学院的J.D.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这样说:

“把我带大的外祖父母连高中都没毕业,而我的整个大家庭里上过大学的人也寥寥无几。各种各样的统计都会显示,像我这样的孩子前景黯淡——我们当中幸运的那些,可以不用沦落到接受社会救济的地步;而那些不幸的,则有可能会死于过量服用海洛因——我的家乡小镇仅仅去年就有几十人因此死去。

“他们中的有些人曾试图杀人,其中有的还成功了;有些人曾在身体上或精神上虐待自己的孩子;许多人曾(现在依然)滥用药物。他们不是什么恶人,他们只是一群寒门的乌合之众,一直在挣扎着前行。”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看不到希望,这就是阶级固化。

在那些学生看起来很轻松的发达国家里,美国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比如之前有一个统计,是“子女一代和父母处在同一个阶层的可能性”,系数越高,表明社会流动性越差,一个人要脱离自己的家庭出身向上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个系数,丹麦是0.15,加拿大是0.29,日本0.34,而美国则是0.47,英国是0.5。

美国的智库皮尤中心也做过一个社会流动性研究项目,他们的发现是: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真正实现了收入增长和阶层跨越,跳出父母阶层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有16%的人,收入和财富比父母在同样年龄时要少,也就是向下坠落,掉到了下一个阶层。

如果是出身底层,要连升几级进入中上阶层,这样的跨越,英语里叫rags to riches,大致意思是“白手起家”,也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更贴切一些的翻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屌丝逆袭”。

只有4%的人,能够实现这样的逆袭。

在美国,所有一切问题都是种族问题,任何问题里都有种族因素。

种族是一辈子没法改变的,任凭你再努力也无法改变。

但在中国,高考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不能否认,高考是现实阶级跃升的关键通道。

虽然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本科生的含金量其实是在迅速降低的。

但是即便这条路越来越狭窄,对于许多孩子而言也是别无选择的。

谁都想活得轻松,但不是谁都能活得轻松。

他们只是心有不甘,不得不奋斗而已。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任何一个平凡的梦想,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那样——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各位

高考加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