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等6个重要概念,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作者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读者呈现了一战的“另一面”。

步入6月,一年即将过半,提前拥有燥热心情的想必是明天就要坐在教室中答卷的考生,和学校铁门外冒着汗珠望眼欲穿的家长。一年的高考又要来了。

格非在他的散文集中曾回忆他参加过的两次高考,第一次他在意料之中落榜,那时家里已经为他找好了学木匠的师傅,几经波折后终于勉强复读一年,可是到了次年考试前一天,他又发起高烧来,“我不敢去找校医看病,而去发电厂的路我是再也走不动了。我看见邻床的一个考生,只穿着一条三角短裤,像个拳击手那样向空中挥动着拳头,嘴里念念有词:拼了,拼了……知道自己明天上不了考场了。我的意志坍塌了。”不过这一切最终在主任和校医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格非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莫言也曾在《我的大学梦》里写他多年求学的一波三折,不过他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的父亲形象更令人印象深刻:看到出租车牌号的吉利尾数,心中大喜,自我暗示这可能是女儿高考的分数;考试清晨听到喜鹊在叫,又不自觉欢喜,认为是个好兆头;当女儿因为化学的失误焦虑不已,凌晨才心事重重睡去,他又躺在床上暗暗祈求上天保佑,但愿女儿能把不顺利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考试就这样成为很多家庭的煎熬时刻。

相信不少学生因为考试对“学习”有了刻板印象,考试一过就放松下来,忽视去寻找其中的意义。在王小波看来,“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

考试不过是学习过程中被安放的点,剩下的需要我们在探索中自己安放。6月,中读将联合各家出版社带来更多赠书,希望在阅读中你能找到更多起点。

6.1-6.9

01

中读+浦睿文化

《建筑师之眼》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巴尔萨泽•科拉布是一位让建筑师的作品永传不朽的摄影家,作为第一本记录科拉布不凡的建筑摄影生涯的作品,作者爬梳了科拉布在摄影上的曲折路径,描绘了这个逃离匈牙利的年轻人,在巴黎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而后迁往美国作为沙里宁建筑师事务所员工,展开建筑摄影生涯的经历,深入分享科拉布摄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02

中读+新经典文化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查令十字街84号》续篇——海莲•汉芙日记,中文版首度面世。1970年,《查令十字街84号》出版,1971年,海莲终于来到伦敦,开启了四十天的英伦之旅。本书就是这次文学旅途的日记。日记中,她追念逝去的知音,漫谈英国古典文学与历史,戏说旖旎的伦敦风物。

03

中读+中国画报出版社

《穿在身上的历史》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历史上的服装》(Le costumehistorique)首版于1876年出版,作者奥古斯特·拉西内耗时12年,于1888年最终完成全六卷的绘制和印制。书中图片全部为作者临摹手绘,是法国出版史上首部描绘服装史并首次运用彩色平版印刷的服饰类图书,它被认为是“服装领域最为重要的藏品”。本版以《穿在身上的历史》为名,精美复原拉西内的486张原版彩色图版,为所有服装和时尚爱好者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更为大众展现一场盛大的历史文化视觉盛宴。

04

《科幻编年史》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本书涵盖1818年至今200年科幻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28种作品形态、35种科幻类型的超过2000种作品,几乎收录了所有重要科幻作品的基本信息。这里既有好莱坞大片,也有小众邪典;既有漫威、日漫,也有图像小说;既有休闲读物,也有文学经典;既有动画片,也有网络游戏……全书3175幅插图,其中约2000幅是出版物封面、影视海报等,还有约1000幅插图、剧照、人物头像等。本书用信息图呈现重要科幻作品的年表、故事概览等,带你进入迷人的科幻宝藏,一探究竟。

05

中读+生活书店

“我们的心灵”系列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毕淑敏新作“我们的心灵”共分三册:《与自我狭路相逢》《心灵的万千气象》《修养情绪的处方》。这是记录毕淑敏作为心理咨询师亲自问诊的真实案例的一套心理自助读本。三本书从认识自我,到身临其境诊疗现场,再到修养负面情绪,为解决人的心灵困境提供了全方位的提案。

6.10-6.16

06

中读+理想国

《渺小一生》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我知道我的人生有意义,因为我是个好朋友。”《渺小一生》是一首兄弟情谊的赞美诗,也是一场探寻生命意义的奥德赛。在友谊中,被毁损的我们将重新完整。四个男生跨越几十年人生起落的友谊史诗,它是“我们这个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

07

中读+酷威文化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对于“马男迷”而言,最兴奋的事莫过于从书中找寻动画中隐藏的彩蛋,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各类趣事,以及动画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对于“动画迷”而言,可以了解一个角色成功的原因,一个动画作品风靡全球要付出哪些努力,以及世界文化的走向。本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访问了《马男波杰克》动画制作团队的核心人物,让读者和创作人直接互动,一起探究动画制作的秘密,分享从未曝光的剧照,寻找隐藏的故事彩蛋。

08

《不存在的女儿》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本书讲述了一个横跨二十年的谎言,是如何让两个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家庭,交织重叠在一起的。全书以时间为节点,以两个家庭为线索,采取双线叙事,逐步推进故事的发展,还原故事发生的全貌。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谎言、选择与命运的故事,也是一部交织着欢笑与泪水的救赎之作,引领读者思考人性的矛盾之处,重新审视谎言给人带来的不可预见的结果。

09

中读+时代华语图书

《蓝夜》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本书是琼•狄迪恩的代表作,为了纪念逝去的女儿,她写就此书。狄迪恩在书中探寻生与死、情感与自我之间的关联:是否我们从根本上无法互相了解,甚至对彼此一无所知?是否因为我们的不同,使我对你的痛苦甚至离去的预兆置若罔闻?是否即便没有生死的阻隔,我们也不曾真正亲密?

10

中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禁食与盛宴》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佩兴丝•格雷是20世纪最畅销的美食作家之一,其著作《今日主菜》《汲甘露于万物》曾风靡一时,而她提出的“吃本地、吃当季、吃自制”的生态理念和生活理念,如今无疑已在世界范围内蔚为潮流。在本书中,传记作家亚当•费德曼讲述了佩兴丝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她那个时代,又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11

中读+中信出版社

《起源》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本书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等6个重要概念,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

6.17-6.23

12

中读+中信出版社

《剑桥鲍勃•迪伦手册》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鲍勃•迪伦是美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20世纪的国际偶像,他在过去的超过50年里始终立于美国公共生活舞台。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更为他增添了传奇性。本书从多种视角对他的生平、作品和创造性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迪伦身份、创作的演化,及其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的主题式介绍;第二部分则分析了他颇具影响力的几张专辑。

13

中读+后浪出版公司

《漫步纽约》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由著名漫画家手绘插图,《孤独星球》旅游指南撰稿人编写,本书是一部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城市漫步指南。它包括上百幅漫画家手绘精美插画,介绍了各个街区的变迁、历史和氛围;城市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以及闻所未闻的文化掌故。

14

中读+世纪文景

《不识字的人》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本书为《恶童日记》作者雅歌塔四本小书的合集,体例与内容各有特色,共同呈现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迷幻风格。和“恶童三部曲”一样萦绕着残酷与幻灭的黑色氛围,但这四部作品的笔触更轻盈多变也更贴近作者本人的声音。

15

中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天生恶魔》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二战”后,两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医生得到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获准和纽伦堡战犯共处一室。他们使用了当时的尖端技术罗夏墨迹测验,分析几位主要战犯的大脑的认知结构。意外的是,二人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资料尘封了七十多年,作者迪姆斯代尔博士运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重新解读当年的记录,试图一举解开恶意的本质。

6.17-6.30

16

中读+中信出版社

《艺术的慰藉》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人们常说,艺术非常重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它之所以重要的确切原因。现在,流行文化领域的两位权威人士阿兰•德波顿与约翰•阿姆斯特朗将解答这一困扰我们的私密但平凡的难题。阿兰•德波顿选择150件经典绘画、建筑与设计作品,在“爱情”“自然”“金钱”“政治”四大主题之间恣意穿插,深邃、机智、生动,他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功能:艺术可以是一种疗愈方式,为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安然地面对人类最终的命运。

17

中读+斯坦威图书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作者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读者呈现了一战的“另一面”。

18

中读+中信出版社

《美的进化》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我们通常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生命树上的每一个分支,但是,凭借在世界各地30多年的实地考察和野外观鸟经验,知名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对这一观点发起了挑战。作者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炫耀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似乎都与自然选择理论的关系不大。在寻找真正答案的过程中,普鲁姆将达尔文于150年前配偶选择的审美进化理论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它是驱动进化历程的一台独立发动机。

19

中读+青马文化

《究竟之旅》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为寻求佛教真谛,横越亚洲展开一场史诗之旅。一千三百多年后,美国汉学家理查德•伯恩斯坦,尽一切可能追循玄奘足迹西行。从西安出发,穿过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抵达印度,而后折返中国。玄奘西行,为解决“执卷踌躇、捧经侘傺”的根本疑惑;伯恩斯坦也试图解决自己的困惑,犹太人的身份,中年人的危机,沉默中的孤寂……与玄奘、与历史对话,他重新认识、发现了自己。

活动参与方式

1. 微博搜索“中读”,找到正在进行的活动,按照相应的活动规则,转发、评论参与赠书;

2. 打开“中读” App,点击屏幕下方“发现”按钮,进入“新书快抢”频道,找到你感兴趣的书籍,在文末留下你的足迹;

3. 打开“中读”App,在首页“听书”栏目中找到标识“赠书”的音频栏目,点击进入后 在页面下方“写留言”。

以上三种方式,任选一种参与即有机会赢好书。更多赠书欢迎关注@中读 官方微博

遇见一本书|寻找生活的起点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读 App

相关文章